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壶箱
许先慕
  许先慕

  那日午饭后和叶兄一起散步,恰见一辆满载旧家具的人力车蹒跚前行。车上的那些旧家具如今早已过时,那只看似摇摇欲坠的夜壶箱,霎时勾起四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读中学,学校基本仅上半天课,课余时间很多,但不像现在有电脑、电视等来消遣。正值年少好动,有天我闲来无事,看见邻家请木工来打家具,便想凑趣。木工师傅做活的那些日子,我每天下课就到邻居家中看他做活,他看我正倒腾他锯下来的小木工料,便问我想做什么东西。我说想做一个能放东西的小箱子。木工师傅指着堆放边角料的角落说,你自己玩吧,但是只能在这里面找材料。我看着那堆小木料,如获至宝,开始寻找每一块能为我所用的完整木料。

  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木工师傅终于完成了邻家委托的工作,我也在他的指点下,完成了一个竖立矩形的木架子。这个只能称为框的长方形架子,四面没有木板也没有门。此时,木工师傅已回去了,没有了工具,也没有了材料来源,只能在之后的日子里四处找一些废木条、木板拼拼凑凑,洋钉敲敲,一段时间之后竟也逐渐成形了。

  然而这个看似夜壶箱的半成品柜子,由于四周木板是四处拼凑来的零碎废材,那柜面柜门不仅难看,还总会扎手。木工师傅的离开,使我完全失去对应的工具,我只能用家中的柴刀削刮,然而效果却不理想。

  偶然间看到了弄堂里的一位大妈正在“板硬衬”。所谓“板硬衬”,就是在一块洗衣板上将旧的、破碎的布片弄湿,然后用浆糊一层一层往上贴,一边刮平整,然后晒干。当时很多人家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做纳鞋底的材料。受此启发,我找来了一些较厚的纸,用水沾湿,再拿自制浆糊,像“板硬衬”一样一边贴一边刮平整。等一层干透再贴笫二层,这样由内而外地贴了好多层。最外面一层又用了几张比较完好的牛皮纸贴好。等完全干透后,我又花了几毛钱到油漆店零拷了一种叫做“改良漆”的油漆,将我的自制夜壶箱里里外外地刷了两遍,完工以后将它放在弄堂口的通风处晾晒着。

  弄堂内的大爷大妈们正坐着聊天呢,看到我这么个箱子搬来搬去,都笑道:“侬迭只夜壶箱灵光额,现在想买还买不到来,看上去倒是像红木一样额,等到侬将来讨老婆额辰光可以用了……”

  那天放学回到弄堂口,我的“红木”夜壶箱不见了,以为谁帮我抱回家了,刚进家门,母亲笑着告诉我:“侬迭只‘红木’夜壶箱,给前面弄堂口的阿五头结婚派用场去了,台子上迭包什锦糖是伊送来谢侬的。”

  阿五头是母亲的同事,母亲讲她看到这只“红木”夜壶箱时就问是啥人的,大妈们告诉她是弄堂里阿慕做的,她便缠着妈妈卖给她,不然就借给她,等新婚后再还我。因为当年市面上很少有夜壶箱,即使有,也要凭票才能购到,妈妈见她这么想要这个夜壶箱,又是准备新婚,就做了件成人之美的事,送给她做了“陪嫁”。

  叶兄听了我这件少年往事,哈哈大笑,说道:“没想到阿拉国家改革开放后曾经流行的贴纸家具,居然是侬发明的!可惜没有申请专利,被外国人抢先了。有劲有劲,写出来让现在的小青年看看当年物资匮乏的艰难生活,也让我们同龄人能够回想回想那些年我们的酸甜苦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大都市治霾宜采取“三步走”
香雾
夜壶箱
穷游记
邮轮上的感恩一幕
今宵灯谜
护工罗师傅
转转眼,伸伸腰,抖抖脚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夜壶箱 2014-02-15 2 2014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