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3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微画展在海上艺术馆(巨鹿路681号)亮相。陈逸鸣、石奇人、徐文华、夏予冰、许明耀、应小杰、孙家珮七位油画家以“微”入画,积“微”成著,他们带来的约200张作品,每一件都能放在手掌上观赏。难得一见的微画,看上去省布省纸省颜料,却一点也不让画家省心。
相框替代油画框
举办微画展是陈逸鸣的心血来潮,其余画家都是他的好朋友,大家一拍即合。一帮老朋友们的年纪不算小,一半超过60岁,一半接近60岁,多数人的拿手好戏都是写实的油画。请老伯伯们眯起眼睛画画,既是一场游戏,也是一桩考验。
为啥是一场考验?因为策展人陈逸鸣给老朋友们提出了命题要求,总结起来几句话——
■ 尺寸一定要小;
■ 手法悉听尊便;
■ 内容与形式最好要时髦点,不要太中规中矩。
从此次7位油画家带来的作品来看,有纸板、画布、铅笔、炭条、油彩、色粉等材质,精细刻画、点到为止的表现手法也是交相呼应。
绘画的题材与形式没有要求,反倒给画家们出了一道难题。陈逸鸣最初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画展也应该应运而生。而既然带着一个微字,就必须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场景给呈现出来。“现在是微时代,与微搭界的事物好多,我觉得,微是一种快速精准地传递信息的方式。小,不过是微的一种元素。所以,我想要呈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小尺幅画展,而是与时代节奏合拍的微画展。”
微画尚有未尽意
但是,局促的空间里,似乎载不动太多的情感,也没有空间施展技法,那么微画是不是还吸引观众定睛一看呢?
陈逸鸣带头为此次微画展创作了许多微作品,他把第一眼的意象投映出来。他在纽约画了20多张,涉及的地点包括了酒吧、地铁、网恋、看手机、百老汇街景、猫狗宠物,甚至国内的明星八卦“且行且珍惜”也能入画。诗人艾兹拉·庞德有一篇著名诗作《在地铁站内》,只有短短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呈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陈逸鸣在纽约的地铁车站灵光一现,用画笔轻描出地铁车厢里的朵朵面庞。
陈逸鸣的体会是,如此小尺幅的画,自己刚开始创作也不顺手。真的画开了,螺蛳壳里也能做出道场,心态也比较自由奔放,尽可以放轻松,画出以前没有表达过的题材,他说,抱着玩的心态,几张创作完,笔端还有未尽之意。
陈逸鸣表示,微画正是反映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速写,每一张画面都是画者彼时彼刻彼景下的内心独白。不过,包括自己的作品在内,最终展陈的作品似乎还有更大的天地去拓展。
本次展览由新民晚报社主办,上海八号桥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协办,展期从6月9日至6月20日(开放时间9:30至17:00)。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