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下旬的一天傍晚,萧明华来到河北高中图书馆,她是为了写一篇关于李清照的文章来找资料的。8点钟刚过,朱芳春来了。
朱芳春郑重地对萧明华说:“根据你多次表示要求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冀中军区敌工部决定吸收你到革命组织里来,从事军事情报工作。”同时,朱芳春坦率地告知萧明华,在国统区进行秘密工作的艰难和危险。他对萧明华说:“你怎么决定,不一定现在就告诉我,可以从容地想几天。”萧明华猛然地站了起来,坚定地说:“还想什么?我早已想过多少遍了。请朱老师转告组织,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接着她又说道:“党领导人民革命事业,就像是李清照所向往的‘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广阔天地。至于说到死,往远说,牺牲在北平的李大钊和刘和珍先烈是我敬仰的楷模;往近说,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尸骨未寒。一个人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死,就无愧于父母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了。”她愈说愈激动,眼眶中滚动着泪水。朱芳春让萧明华坐下:“你说得很好,明华同志,我想可以这样称呼你了。我一定尽快向组织汇报你的想法。不过,你还要抓紧时间写一份自传,然后才能报请组织正式批准。”几天之后的一个周末,朱芳春通知萧明华,上级已正式批准她加入革命组织,成为党组织培养的积极分子,并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一起工作、战斗。
两个月里六次送出绝密情报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国立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著名作家台静农先生和他的助教廖蔚卿(萧明华在重庆师范和白沙女子师范同窗好友)先后几次来信,热情邀请萧明华到台湾任职。萧明华接到信后,认为全国解放在即,而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扩大党的影响。于是,她向组织提出决心到宝岛台湾开展工作的设想。朱芳春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远见和胆识的设想,表示“很赞同”。他们向上级做了汇报后,很快就获得了批准。党组织希望明华同志到台湾站稳脚跟后,视形势的发展再考虑下一步行动。
1948年7月4日,萧明华乘船由汕头到基隆港,曾是同窗好友的廖蔚卿来码头接她。第二天下午,在廖蔚卿的陪同下,她看望了自己的老师台静农先生。那天,台静农的夫人还为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大家同饮绍兴酒,边吃边聊,十分开心。在商讨萧明华来台工作的岗位时,台静农说:“有两个职位,一是到台大国文系任助教,二是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助教,但要开课。”经过认真考虑后,萧明华决定到台湾师范学院执教,并在《国语日报》做兼职。台静农也认为这样很好,并把她介绍给师院国文系主任,望多多关照。
几天后,萧明华到师院报到。系主任和明华商议,确定开学后就开始授课,让她讲授“国语拼音”和“现代汉语”两门课。萧明华表示要尽力讲好课,并提出要求,希望能为她解决一间住房。台湾师范学院给萧明华提供了三处住房,让她挑选。最后,她选了和平东路二段114巷34号院内的一套住房。这套房子虽然面积小,但较隐蔽。萧明华站住脚跟后,立即写密信向朱芳春作了汇报。按照组织的指示,萧明华积极开展工作,广泛接触并争取台湾军政、文教等各界人士。
其间,朱芳春因组织学生运动触怒了傅作义。为躲避缉捕,经组织决定,朱芳春化名于非,也来到台湾与萧明华一起并肩战斗,组织领导台湾的地下工作。于非到台湾后,就经常和萧明华秘密接触,这样时间一长就引来一些闲话。为了工作,党组织决定萧明华与于非扮成假夫妻。萧明华表示:“如果作为组织决定,我可以服从。”那时,国民党当局办了个“社会科学研究会”,并在社会上公开举办一些讲习班或讲座,以扩大他们的影响。于非和萧明华觉得这是个利用官办的招牌宣传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办讲座能够接触到大批来听课的大中学生和社会各界青年便于从中考察和培养各种骨干,同时还可以联系那些原先就与我党我军有关系的革命志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但是,祖国大陆的形势越好,台湾的局势就越紧张。如果还不能得到上级组织指示,他们在台湾的活动就可能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会失败。于非几经周折和奔波,终于与北平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带来了聂荣臻同志的指示:为了配合解放台湾的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台湾和祖国大陆沿海岛屿的军事情报。
萧明华和于非立即行动,很快就获得了国民党的《海南岛防卫方案》《舟山群岛防卫方案》《台湾兵要地志图》等绝密情报。特别是《台湾兵要地志图》,这是日本投降时,冈村宁次亲自交给蒋介石的礼物。这份绝密地图是日本人统治台湾时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尺精心测绘的,连一间独立屋、一棵独立树都标绘得很清楚。有了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台湾的地形地貌和日军占领时期的防御作战工事,对解放台湾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平时只有少数几个作战参谋可以接触,其他人要看必须经过参谋总长批准。地图藏在一间加了两道锁的铁门石面墙上,必须两个人一起行动才能开门看图。尽管防卫严密,经于非、萧明华等我地下工作者精心策划,终于获得此图。
萧明华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情报复制工作,在对《台湾兵要地志图》进行密拍后,便着手对两个防卫地图进行密写和包装。萧明华连续奋战几昼夜,终于在1950年新年整理密写好全部资料,放进了经过巧妙伪装的“航空箱”。而要将这些绝密情报安全地送回大陆,又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正在他们为送情报而犯愁时,听说有一位老妈妈要返回大陆探亲。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让于非以亲戚身份送老妈妈回大陆时,乘机将情报送回去。但是经仔细询问后,才知道老妈妈其实不想离开台湾,因为她舍不得留在台湾的儿子,又怕途中晕船。于非和萧明华经过研究后,决定由萧明华接近老妈妈,取得信任后,再做老妈妈的工作。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萧明华和老妈妈同吃、同住,精心地侍候老妈妈,终于感动了这位老妈妈。老妈妈同意回上海探亲。于是,由于非化名赵光邻以亲戚身份护送老妈妈回内地探亲。他们先到舟山,再从舟山搭乘贩运私盐的帆船到达了上海。
于非到上海后,很快找到了我党华东地区情报负责人吴克坚、何以端等,呈上了这批重要的情报。吴克坚赞扬说:“你们的情报太重要了!我们要立即给前线指挥部送去,也希望你和萧明华同志注意隐蔽,注意安全,多和我们联系,祝你们再立新功!”分手后,于非立即返回台湾。
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于非、萧明华在台湾活动进入了一个高潮,他们连续六次送出了大量的绝密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