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有一名30岁空中服务员艾尔维斯,从小就嫌自己的鼻头太大。但是,每当他做完一次鼻整形康复后,他又对鼻子不满意了,继续整,至今他的鼻子已动了12次手术。
有人说他是整形癖,我看不全是。艾尔维斯是患了一种心理疾病,名叫躯体变形障碍症,又名BDD症。患者的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仅有轻微缺陷,而患者想象自己的轻微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研究表明,躯体变形障碍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7%至1.9%,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常发生于青春期,有的甚至发生于儿童期。该疾患可能表现为慢性过程,自发患者会去看整形医生,症状会持续10至20年。
在我的行医经历中,也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患者。他们或许有一点肥胖,或许皮肤上有斑点,或许不喜欢自己的鼻子,但确实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然而,他不喜欢自己身体的某一方面,忍不住地想这一切可能比看起来更糟,感到不舒服,以至于同别人谈论起来觉得有些焦虑。有位姑娘17岁,开始担心自己的外貌。一天要考虑数小时。她为自己过于宽而长的鼻子,过圆的脸,粉刺,扁平的胸部所困扰。其实,她的脸还是蛮可爱的,但她并不自信。当别人看她时,她误解为因为自己太丑陋。由于她对外貌的担心,变得越来越远离他人,甚至觉得自己丑陋而不愿去学校。
医生的职责是把需要整形和躯体变形障碍症患者区分开来。确诊了患躯体变形障碍症的病人,施行整形手术并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些人说他们带有对自己外表的强迫特征,并难以自制的反复思虑并焦虑不已。一些极端的病人则戴上面具或用头巾把自己的头裹得严严实实。在公共场合里,有的病人则利用特殊体位或是做某些动作,让自己的缺陷不那么引人注意。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BDD症的有效疗法。这是除药物治疗以外最常用的疗法。认知疗法就是对患者进行魅力心理教育、识别错误认知、衰减体象担心,重建旨在帮助病人了解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对于躯体的感知的,逐步重建对于插入性思维的新思路,而不是单纯探知照镜子和寻求保证的行为的严重度。行为疗法包括效应预防法。反应性预防是剥夺其检查行为,例如不让其照镜子,不让其与他人比较,不让其从他人那里得到再保证,以免总是注意自己的外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躯体变形障碍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上面所提到的那个巴西空中服务员艾尔维斯,现在也正在接受躯体变形障碍症的治疗。(作者为解放军第455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