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伟明
当代十大建筑评选值得思考的很多:中国这片大工地建设正酣,中国尊、中央公园广场、上海中心这些庞大的建筑(群)还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这常被人们称为“竖着的城市”,却少见中国风。
中国许多地方目前还是外国建筑设计公司的逐鹿场,而中国设计师当配角的还很普遍,问题出在哪?是自信心不足导致政府、开发商崇洋媚外;其实,外国人除了要价高以外,他们一定会做得比中国设计师更好?我看不见得。
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中国设计师王澍因“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而首获世界普列兹克奖。他的作品首先说了“中国话”,其次在环保、节能上占了先锋,让所有爱挑刺的国际级大师评委闭了嘴。而王澍走出这一步,却是在于得到了妻子“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应对攻略,他顶住了来自上上下下的压力,走了自己的路,他的坚持、他的不改、他的傲骨,最终得到了世界建筑界的认可。
经常与业内朋友聊起,如今的建筑界,浓浓的商业味重重地麻痹了建筑审美的追求和趣味。所谓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现象,最初,专家们尚能有一说一,各抒己见,至少都是行话;可往往领导一来,出现的局面就是长官一锤定了音,虽然领导中也有行家,但毕竟凤毛麟角;现实中“进了瓷器店的大象”之类的领导更多,他们往往用长官意志踩碎了设计规律,这当然应该受到批判;但现场专家面对行政威势的哑然,甚至集体无语,就对了吗?!
所以,要建筑界点燃中国的传承艺术,让“中国风”傲树国际建筑界,一个设计人的骨头“轻与重”、“软与硬”也会决定世界对你的尊重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