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本版列表新闻
●拍摄手记~~~
●拍摄手记~~~
     
2014年07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摄手记
时间都去哪儿了?
兰翔

■ 《怀表》 蓝翔 摄

■ 《光影下碗柜) 丁朱小强 摄

■ 《搪瓷杯》 王小雄 摄

■ 《老屋的光影》 张敏娟 摄

  ◆ 兰翔

  最近,一首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忧伤的曲调、触动的歌词,的确也勾起了我的灵感。城市不断前进着,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时间又何去何从?

  一次,我偶尔看见了这样一个画面:一块仿古怀表被打开着表面,旁边摆放着外壳嫩绿色的智能手机。我不禁灵感一动,这不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的“时间”吗?于是我选择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幕,利用微距将体积并不大的怀表和手机进行突出,而两者之间又更突出了怀表的每一处细节,铜质的吊带,浮云状的拉环,简洁的钟面,精美的浮雕……一块小小的怀表却能品出如此复杂的韵味,就像是它所流行的那个年代,尽管有动荡,但却绽放出最美丽的文化风景。

  与怀表古铜色调和精美花纹形成对比的,则是智能手机光线的外壳以及简约的线条。代表着新新生活的手机,几乎是年轻人绝不离手的东西,对于他们而言,手机就是时钟,手机甚至覆盖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就是这个小小的安静地躺在桌上的小东西,让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少了面对面,更多的是无声的交流:短信、微信、QQ……当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象征过去生活的怀表和象征了现代节奏的手机时,心中会有怎样的感触?我想,也许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我看来,这就是我对城市记忆和现代生活的一种对比,不是讽刺,而是感慨。尽管现在的城市生活便利、应有尽有,但人的精神生活真的过得好吗?沉迷在数码产品中,我反倒觉得远不如和朋友相聚畅谈来的幸福。

  不妨放下手机,捡起“怀表”,也许一些真正值得珍惜的才会出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马航客机乌俄边境遭击落追踪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民观察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穿梭在时代交替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B05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07-19 2 2014年07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