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5.6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435.62万公里的3.6%。其中,高速公路10.04万公里,一级公路2.35万公里,二级公路3.18万公里,独立桥梁隧道768.4公里。全国收费公路共有主线收费站1728个。截至2013年底,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54432亿元,债务余额为34308亿元。
公报显示,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652亿元,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4313亿元(据此推算,年亏损661亿元—— 编者注)。
收费公路三问:咋亏的?何时停?怎么收?
交通运输部23日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记者就社会关注的问题采访了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 收了那么多钱,咋还有这么大亏空?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彦武打了个比方,你过收费站交了10元钱,有8.62元用于还本付息,1.07元用于公路养护,0.59元是税费支出,1.25元用于运营管理,其他支出0.29元。这还多出了1.82元,就是收费公路亏的钱。
李彦武进一步解释,这一方面是收费标准长期不变。以北京为例,京港澳高速执行的收费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京沪高速的标准是1998年制定的。另一方面,工程造价、养护费用却逐年上升。
北京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赵瑛峰却对此提出疑问:建设成本上升可以理解。但“账本”显示,去年运营管理支出457亿,比公路养护的390亿还多。这是否合理?能否进一步压缩?值得商榷。
此外,“账本”上还列明“其他费用”104亿元。赵瑛峰说,“其他费用”是个筐,很容易成为隐藏“秘密”的“黑洞”。这些隐性黑洞不除,不仅是对公众不负责任,也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公路建设。
● 合同到期,为何收费不止?
原京石高速河北段,本该于11月22日到期停止收费,但人们却只能享受40天的免费。年底,“新京石高速”将“披甲上阵”,并重新获得了22年的收费权。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山东。
这些引发了社会上强烈质疑:有人说,如此这般岂不成了“无限循环”?交通部门给出说法,高速公路实行“统贷统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解释说,我国公路建设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山区延伸,大多难以收回投资和偿还债务。如不采用统贷统还,实难为继,也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
赵瑛峰认为,道理上可以这么解释,但法理上说不通。当初设定收费期限,相当于公路部门与公众签订了合同。依据《合同法》不符合法定条件就不得变更,否则就是违约。即使要变更,也要经过征求意见、听证等程序,不能一句话说变就变。
● 公平和效率如何兼顾?
王伟认为,中国的高速公路如何发展,其实是一道“收费”还是“收税”的“选择题”,并不是“收费”或“不收费”的“是非题”。如何考虑公平,兼顾效率?李彦武告诉记者,目前通行费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在还债。交通运输部正在考虑对收费公路进行改革,未来形成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的普通公路和收费高速公路两个公路体系,同时努力做到每一条收费公路的附近或平行走向上有一条以上可供选择的非收费公路。
“同时,进一步提高收费公路门槛,严格限制新增普通收费公路,控制收费公路规模。未来,我国收费公路规模将控制在公路网总规模的3%。”李彦武说。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樊曦 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