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充实的22天
依依不舍,牵着妈妈的手,6岁的张欣呓一步三回头,走出海上王冠的大门。作为本次花滑世锦赛的小冰童之一,过去的这些日子,小姑娘度过了自己最疲惫却也是最充实的22天。
张欣呓是上海冠军溜冰俱乐部的学员,几个月前,她被选为本次花滑世锦赛的小冰童,参与开幕式演出以及赛事期间的冰面玩偶捡拾。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晚上近11点,小冰童的工作很忙碌。但能近距离接触平日的花滑偶像,小姑娘却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和大多数滑冰的孩子一样,张欣呓与花滑结缘,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小就有哮喘,一次偶尔的机会走上冰场,小姑娘不但没有丝毫畏惧,还玩得特别开心。
在妈妈眼中,练习花滑不但塑造孩子的健康体魄,健美身姿,对其磨练意志也颇有好处。练习花滑基础跳跃,一次次摔在冰面上,刚开始小姑娘还会哭上一会。几次之后,眼泪再也没在她脸上出现。咬牙坚持,有时妈妈看着心疼,女孩却依然微笑,“不疼,要成为冠军,这点苦不算什么。”
全程陪同参与,比赛的这些日子,冠军溜冰俱乐部的教练也始终在场边守候。落沪十年,冠军俱乐部相继在新世界城、百联西郊和百联又一城开设了溜冰场,已经发展了10万会员,从这里诞生的滑冰爱好者更是数不胜数。
谈及俱乐部,几位小冰童的家长都赞不绝口,“俱乐部的教练都是各省队退役的冠军,基本都为人父母。所以他们更能体会家长的感受,更善于与孩子交流。”平日里,俱乐部也会经常举办内部赛事,让小学员们从小就熟悉比赛环境。
最难忘的经历
谁是花滑世锦赛最可爱的人?很多人会为小冰花们投上一票。
来自上外贸的董思哲、陈宏和高玉都在新闻发布厅服务,她们都是金融学院的学生。“太兴奋了,这样的经历一辈子都不会有。”姑娘们的脸上洋溢着光彩,“我们学的专业和新闻比较远,这一次终于知道新闻发布会的流程,还看到了许多明星,对花滑也更有兴趣了。”
小冰花们,一点也不轻松。她们要赶上在松江大学城早上8点的班车去海上王冠,而晚上回到宿舍基本都在凌晨了,“但我们不觉得累,在这里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志愿者们前期都会经过两次培训,一次是通用知识培训,另一次是根据自己的岗位分配定点培训。
花滑世锦赛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要算是18岁的宋立朝。今年正在读高三的小宋,在春季高考中被海洋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录取。“正好趁这个机会来体验一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小宋身高1.94米,大个子在新闻发布厅为提问的记者递话筒,“如果将来上海还有这样的赛事,我还会报名参加。”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