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家住斜土路,乘车或行走经过小木桥路时,常会深深投去一瞥。这里原先有个以“金鸡”商标享誉沪上的泰康食品厂。如今香味远去,“金鸡”难寻,代之而起的是一家医院的新楼。
“泰康”的饼干和凤尾鱼罐头,“老上海”是耳熟能详的。即便70后、80后,“泰康”的万年青饼干也是他们甜蜜的记忆。“泰康”有百年历史了,1914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923年在上海制造局路建立生产工厂,1933年又在小木桥路建造新厂房,向英国购进当时最新型的饼干制造机器,重金聘请英国技师来厂指导。饼干可与“沙利文”媲美,罐头生产历史早于“梅林”,“泰康”无疑成为当年上海滩食品行业的翘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境殷实人家的五斗橱上,会弹眼落睛摆放一个长方体的泰康公司铁质饼干箱,箱面上那只昂首挺立的金鸡尤为醒目。其实,早期“泰康”食品主要使用“福字”和“三角” 牌商标。为了扩大产品影响,公司设计人员感到“福字”商标太单调, 不能吸引买家眼球。1933年正逢农历鸡年, 设计人员在饼干箱侧面设计了一只非常亮眼的金黄色大公鸡,在大金鸡的上下方分别用美术字印上大大的“泰康公司”和“金鸡饼干”八个大字。久而久之,这只“金鸡”深入人心,成了“泰康”饼干的“形象代表”。上世纪50年代,泰康罐头食品公司决定以这只威风凛凛的“金鸡”作为“泰康”饼干的注册商标。后来“泰康”生产冷饮,也是“金鸡”商标。“金鸡”成了上海市民甜蜜的符号。
“泰康”最初以罐头名扬海内外。早在1923年,“泰康”就开始研制用马口铁罐头来加工保藏凤尾鱼的方法,为我国罐头工业初创作出了贡献。以后,凤尾鱼罐头成了“泰康”的当家产品,当时在国内市场基本取代了进口的沙丁鱼罐头,还出口远销至东南亚和美国。但后来罐头名气不及“梅林”,一则“梅林”是专门生产罐头的食品厂,二则1956年后,上海罐头行业产品出口统一使用“梅林”牌商标,只有业内人才看得出是哪家厂生产的,因为每个罐头盖的标识中有生产企业的代号,比如我的老厂益民食品一厂是B1, 梅林厂是B2,泰康厂是B3。凤尾鱼,上海人管叫烤仔鱼,或许是因为吃这道菜的最佳时节是每年春末夏初凤尾鱼产仔之季而得名。原先,凤尾鱼罐头是很高档的食品,罐头用料十分讲究,为保证鱼的新鲜度, 一般要求从捕捞到车间加工不超过24个小时。到了知青岁月,家里人省吃俭用,也要定期给在远方务农的儿女寄个包裹,往往会塞进一罐凤尾鱼罐头,捎上一份浓浓的乡情。
“泰康”饼干,先是那种有针眼般气孔的大牛奶、小牛奶饼干最受青睐,后来奶油苏打、万年青饼干成了紧俏品。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路上的食品一店每周只有两三天出售梳打饼干,只消半小时,排队的顾客就把当天的供应量全部买光了。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泰康”饼干被广东的“克力架”和进口饼干挤占了市场份额。以后市场上虽有各色“万年青”,但却难寻那只“金鸡”。
原先与“泰康”为邻,在斜土路枫林路口上有家儿童食品厂,出产的金币巧克力和蛋形巧克力成了那个年代许多人的甜蜜记忆。那天经过这里,发现空关了很长时间的厂房已在拆除。曾经引领上海滩食品时尚的老厂一个个退出了市民的视野。现在上海行业博物馆不少,能否建个食品博物馆呢?让“金鸡”、蛋形巧克力,还有“沙利文”等等,这些老品牌、老产品有个“安身之所”,使其文脉留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