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认为MBA应更致力于培养管理思维
~~~专家认为MBA应更致力于培养管理思维
~~~专家认为MBA应更致力于培养管理思维
~~~专家认为MBA应更致力于培养管理思维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典案例”总是错误的商业实践?
专家认为MBA应更致力于培养管理思维
张炯强
图 CFP
  商学院学些什么?时下,国内许多走出MBA课堂的人都会说,主要是案例。毫无疑问,商业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国内商学院课堂的主导模式。因此,有人称,商学院是观察商业的窗口,也是涌现商业思想的策源地。但与之相悖的观点则表现在享誉全球的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一书中,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传统的商学教育是“招收错误的人,用错误的方式,获得了错误的商业实践”。

  照搬成功案例 势必陷入困境

  有MBA教师承认,如果放长眼光,将视线指向10年前、20年前的MBA课堂,商学院经典案例经常是错误的商业实践。进入新世纪,很多商学院案例库或者教材中标杆级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如诺基亚、惠普、索尼、松下、柯达等等。行业巨变、管理不善、业绩下滑、创新不足等诸多难题,让这些有着数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颠覆,甚至是被淘汰。他们中的大部分其实看到了未来的风险,但组织上的惰性让他们在转型时难以掉头,最终来不及变革。专家指出,很显然,如果照搬照抄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企业经营者势必陷于困境。

  市场变幻莫测

  成功只是一时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发现,市场变幻莫测,所谓的“经典案例”根本无法解释市场变化。

  以手机通讯行业为例,2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摩托罗拉”这个商学院案例中被誉为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会走到如今这般田地。这个曾一度每隔10年“开启”一个新工业领域的公司,曾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内独领风骚,然而1998年,在它将移动手机推向全世界后的第十四年,终究被诺基亚所超越,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移动手机制造商的宝座。而诺基亚,这个令无数商学院为之倾倒的手机制造业昔日王者,用十年时间转型成长,完成了从轮胎、有线电缆、厕纸到世界手机巨头、欧洲公司市值冠军的蜕变,然后仅用3年,诺基亚竟然快速衰落,令人唏嘘。在并不遥远的2008年,作为全球率先推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的HTC,用四年时间成为了台湾股王,2011年4月其市值更一度超过昔日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但也就在这一年末,巨星陨落,其市值八个月缩水40%,HTC的鼎盛时代甚至尚未来得及大放异彩,就快速终结了。

  直接翻译国外

  借鉴意义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内商学院使用的案例超过90%是直接翻译自北美商学院。国内商学院的学生,包括就读MBA的学生在内,大部分都不是企业核心的管理者,因此教学只能是单方面的传输。而对于当时中国的企业界实际来说,这些理论和案例中既没有国有企业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也不符合一直处于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发展的民营企业和大多数“草根”民营企业家的现实需求,更没有考虑到中国社会状况的“特殊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在企业界内,部分人提出商学院学习对企业经营并无裨益的“商学院无效论”也非空穴来风。

  跳出传统思维

  提高管理水平

  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我们的商学院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商学院更重要的责任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国际视野和商业理念,培养未来企业领袖。一位国内商学院负责人明确表示,“许多人将MBA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研究生教育,把管理学课程设置和普通研究生混同在一起。事实上,MBA是一种高级职业教育,绝不是研究生教育。”

  跳出传统案例教学的MBA该向何处去?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MBA课堂上,教授们不需要分析复杂的社会因素与人为因素,也不需要实地考察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个虚拟环境中设计学生们的行为模式,而不是走进现实的管理世界。与此相对应,学生们则更希望能在毕业时交出规范的学术论文,“更类似于学术型硕士生”,而不是像他们的欧美同学那样,为某个企业或者行业撰写调研报告、或者自行设计一个创业计划作为毕业的证明。

  从虚拟的课堂走向企业,从学术论文变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报告,也许是我国MBA教育需要改革的方向。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06版:热点解读/金融城
   第B07版: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金融城
   第B11版: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互联网金融/金融城
   第B13版: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金融城
   第B15版: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个人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国家艺术杂志/专版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夜光杯
   第C16版:阅读/连载
“经典案例”总是错误的商业实践?
苏宁牵手万达 优势互补才是极好
挽救经济衰退商学院或挑大梁
广告
新民晚报金融城/中国商学院B03“经典案例”总是错误的商业实践? 2015-09-12 2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