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当“低龄老人”也变为“高龄老人”,以老助老的“接力棒”却无人来接。听到这个故事,难免会使人生出寡恩薄义之叹来。
如果只是站在道德高地来唱高调,恐怕是于事无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安排自己时间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新的“低龄老人”乐于跳广场舞而不愿意服务“高龄老人”,也无可厚非。因此,要想把“接力棒”传下去,必须有一套好的机制。
由此,我想到了“时间银行”。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提出的。在这个“银行”里,时间即“货币”,会员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里提取时间,即他人的服务。这种方式,在我国也有多地实施,主要用于养老服务。
但是,在“时间银行”的实践中,也会遇到“储蓄易提取难”的问题。于是,我们必须研究如何通过有公信力的机构,来确保提供志愿者服务的人们,可以从容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