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本市5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条例”
朱光
■ 宝山罗店灯彩已有400多年历史 杨建正 摄
■ 三林刺绣名声在外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 朱光)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保护并融入生活,上海市文广局今天透露,《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非遗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非遗条例》突出“保护”二字,明确以市和区(县)政府及其文化管理等部门、专业保护机构为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对于濒临消失、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对于受众较广、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遗项目,实行传承性保护。对于具有生产技艺和社会需求的非遗项目,则实行生产性保护。尤其应把非遗的传承与传播纳入学校教学之中,且要融合本土文化发展。

  从2005年起,上海启动非遗资源普查,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市级项目220项、区县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市级传承人539名,区县级700余名。全市还建立了各类展示传承场所72个。与此同时,38部丛书分卷面世,其中包括《上海田山歌》《江南丝竹》《昆曲》《沪剧》《独脚戏》《评弹》《上海剪纸》等;37部高清系列专题片拍摄完成,其中包括《琵琶艺术》《朵云轩木板水印技艺》《嘉定竹刻》《奉贤滚灯》《上海灯彩》等。还有近4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手艺被拍摄成影像,其中包括王锡余(吴歌)、陆春龄(江南丝竹)、戴明教(江南丝竹)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上传至上海非遗网www.ichshanghai.cn,面向社会展现上海非遗。

  本市还设立了专项资金,下设“项目补助费”和“传承人补助费”,该专项资金设立4年来,共计投入2717.8万元,共有188个项目(次)、164名市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得到推动。与此同时,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专项资金配套体系也在形成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4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专题/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伸出一双拂尘的手
何为“非遗”?
展映16部戏曲影片 名家经典集中亮相
“难忘的瞬间”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畅销小说《迷雾围城》开拍电视剧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9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2016-03-16 2 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