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给你们推荐一部电影。它有怀抱舞台梦想却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如意的主角;它有或轻盈或悠扬的旋律穿行其间,“歌舞片”的定位并不算准确,但或许是对电影中精湛歌舞演绎的褒奖;它有一个非常梦幻的结局,看起来多少有几分好莱坞的套路,但却又叫观众忍不住又哭又笑。它不是差一点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电影的《爱乐之城》,是一部因为译名太过糟糕,差一点被我错过的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
《欢乐好声音》英文原名《SING》,如今的译名,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烂俗的真人秀大电影,尤其该片的宣传还总是强调这堪称动物界的“达人秀”和“好声音”,反复强调片中会用到超过85首热门歌曲。对这部动画片,我走进放映厅时也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不过是冲着演员表中马修·康奈利和斯嘉丽·约翰逊的名字去的。
马修为剧院老板巴斯特——一只考拉配音,这家剧院是他父亲建立的,曾经十分辉煌,但现在门庭冷落。为了重振剧院,濒临破产被银行催促还债的考拉经理决定拿出仅有的近千美元积蓄举办一场歌唱大赛,却不料因为助理蜥蜴的一个有趣的失误,冠军奖金变为了10万美元。是的,“有趣”,这几乎是电影的第一个集体大笑点,我也跟着周围满满当当大大小小的观众一起哈哈乐着。
而后这场歌唱大赛选出了五位决赛选手,他们中有斯嘉丽配音的少女豪猪艾什,她和男友建立了一个庞克摇滚乐队,但男友总是打击她,让她觉得自己没有音乐才华;有塞斯·麦克法兰配音的老鼠歌手麦克,他自视甚高,从没有真心对待过他人,是个随时想占到一些小便宜的流浪艺人;有塔伦·埃格顿配音的年轻大猩猩强尼,父亲一心想让他继承自己家族的黑帮事业,但他不愿子承父业、只想唱歌;托瑞·凯利配音的小象米纳,胆子很小,有舞台恐惧症;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瑞茜·威瑟斯彭配音的猪妈妈罗茜塔,她年轻时一直有音乐梦想,后来一窝生了25只猪仔后梦想就烟消云散了,她跟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中产一样艰辛地生活,为家人放弃梦想,但其实没有人在意是否有她,机器都能代替她的位置而没人发现。那些有趣的机械设置,也成功逗乐了满满一屋子的观众。
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熬出一锅鸡汤,虽然动画电影一定会有圆满的结局。但它的结局,甚至也不像《爱乐之城》那么如梦如幻——或者,更剧透一点讲,剧本没有让谁功成名就,没有人成为好莱坞明星,也没有谁有机会买下酒吧做了老板,很可能这些平凡的小动物有过那一次辉煌的绽放,还是要回到平凡的生活中去。
但有那么一晚,有那么一晚在废墟之上,幕布拉开,却是晴空里的一轮满月,便足够我和银幕下的观众一起打节拍、鼓掌、欢呼,甚至流泪。
走出影院,我如获至宝地想给《欢乐好声音》打一个高分。欣喜地发现大多数购票平台上,大多数人,爱这部动画片要比《爱乐之城》更多一些(10分制,平均高出0.5分)。回家路上,我努力地想,这部如此套路的动画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是它足够好莱坞。动画制作技术高超娴熟之外,明星大腕的倾力加盟的确让动物们听起来都有了生命。85首恰如其分的音乐,由为这些小动物们配音的明星演员们亲自配唱。听说“猪妈妈”在片中的三首歌,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17轮录音才唱好。她还曾问制作人能否换一首唱,对方回答说:“不行啊,这首歌我们已经买下来了,真的很贵,所以你一定得唱。”
其次,它又不那么好莱坞。相比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疯狂动物城》(Zootopia),《欢乐好声音》没有着力于构建完整的社会结构,探讨诸如“乌托邦”这样深刻的哲学命题,甚至没有吐槽泛滥全球的电视选秀节目或者其中煽情烂俗的桥段,而就是着眼于最普通的人,甚至是传统意义上的loser(失败者)的生活细微之处。
可以说,它没有那么多想博取奖项的心思,就是拍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电影。再者,或者说最重要的是,无论它是不是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它是一部十足好电影。好电影的标准,就是让人可以在暗黑的放映厅里遁逃出现实生活,相信角色的故事,愿意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陪他们开心难过,无论它是文艺的还是血腥的,最终它会打动你,让你有所共鸣,或者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