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茅说,互联网大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投诉中,假冒伪劣的投诉占20%,误导宣传的占15%,被消费者投诉的网店、互联网交易平台比例较高。必须要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惩戒力度。
在网络上如何“打假”?张茅表示,网络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要完善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广告的监控、监测。还要完善法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切的法律法规都适合于网络交易。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网店、网络平台出现了问题,它们的信用要记录在案。要加强行业自律。互联网交易第三方平台上面有大量的小网店,有一些网店没有经过登记。在目前这个阶段,第三方交易平台要负首要责任。“这涉及平台内部的监管责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要加强政府监管,保护好消费者权益。《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办法》将在今年的“3·15”的时候正式出台。
最近,有企业家提出要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张茅表示赞成,一方面需要严格监管,另一方面需要依法进行。在市场环境中,不仅是造假,其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惩戒力度,最终是建立信用系统。去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初步建立,企业自主年报的信息和监管部门对企业随机抽查的信息,以及企业受处罚的不良信用记录,全部在网上向社会公开。这个网站的每天访问量达到3000万人次。
张茅还介绍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的活力增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生有死,特别是去产能、整顿“僵尸企业”,去年全国退出的企业共138万户。现在,我国每天有1.5万家企业诞生,有3700家退出。在商事制度改革前,我国一天产生的企业是6900家,退出企业是2000家左右。我国目前的商标累计注册1237万件,去年申请量是369万件,增长28%,每年的申请量和注册量都占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