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专家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方”:管理因展制宜。本报昨天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不少讨论。大家对这个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的评价,还是充满正能量,希望“四叶草”从细节上入手,不断积累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方面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亲切。
做功课应对自如
“走进来,最明显的感觉是大。”马纪是展商浙江圣奥集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此次,该公司重点要介绍水性涂饰技术,展馆8米层有设施先进的大会议室。他认为,“四叶草”考虑展商的需求还是比较周到的。
展馆内外,无论展商、观众,还是展馆保障人员都反映,到目前为止,此次第三十六届国际家具博览会“忙而不乱”。一方面,家博会用上了4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偌大的展馆稀释了人流,另一方面,差不多同期在浦东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2015中国国际家具展)也分散了部分注意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四叶草”事先做足了功课,应对上更加自如。
“四叶草”带来幸运
“许多人认为,‘大’必然和‘无当’联系在一起,觉得国展中心在管理上存在先天困难,这有点以偏概全。”周小姐在虹桥商务区上班,她告诉记者,实际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外的建设还在进行中,所以碰到些暂时性的困难在所难免。“当然,面对汹涌的人流,管理这么大面积的展馆,是对管理水平的考验。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展馆和主办方事先作充分了解,量体裁衣,制定方案,‘临时抱佛脚’和‘脚踩西瓜皮’肯定不行。”
“按照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非常符合‘高大上’,展厅高,面积大,上世界级档次。按照植物学,四叶草非常罕见,在西方认为能找到四叶草是幸运的表现,在日本则认为会得到幸福,所以又称幸运草。希望上海的‘四叶草’能给这座城市的展览业乃至这座城市带来幸运。”网友“拇指”说。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