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环球/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慧眼看好互联网 成熟企业受青睐~~~
慧眼看好互联网 成熟企业受青睐~~~
     
2015年09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慧眼看好互联网 成熟企业受青睐
投资IT业的莫斯科人米尔纳
袁原
■ 米尔纳(左)与扎克伯格 图GJ
  投资人尤里·米尔纳被称为“硅谷的莫斯科人”。因为投资“脸书”、推特等硅谷企业,这个俄罗斯人得以跻身亿万富豪。他在全球到处撒网,投资有潜力的网络公司,包括不少中国企业。今年7月,他又出资1亿美元,发起“寻找外星人”计划,邀请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参加。

  “犯傻”也要投资“脸书”

  在六七年前,无论硅谷还是风投界,没人听说过尤里·米尔纳——一个做通心粉发家的莫斯科人。在莫斯科的一次晚宴间,他从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雇员口中听到传闻,社交媒体“脸书”有意吸引投资。米尔纳果断致电“脸书”时任首席财政官吉迪恩·余,表达投资意向。

  当时,金融危机爆发不久,美国经济低迷不振,社交媒体前景并不看好。尽管如此,一个陌生的莫斯科来电仍让人难以信服,无论对方拥有多么充沛的资金。

  遭到婉言谢绝后,米尔纳并不死心,直接飞到旧金山,要求面见余。他的诚意勉强打动了余,同意在公司旁边的星巴克见上一面。

  当时,“脸书”虽然名声在外,但尚未上市。按照硅谷惯例,向这类公司融资,投资人享有优先股或董事会席位等特权。米尔纳完全无视这些惯例:不要优先股,不占董事会席位,他只要2%的股权,为此愿意投资2亿美元。如此优厚的条件令“脸书”难以拒绝。2009年5月,米尔纳和“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正式成为投资伙伴。

  米尔纳不傻,他自有一套投资哲学:像“脸书”这种100亿美元量级的公司不同于初创企业,无论品牌还是市场份额都相对稳定,投资风险较小。外界的解读却非善意:米尔纳当了冤大头,“脸书”则是自掉身价,连俄罗斯人的钱也要。这更像一笔绝望的交易:米尔纳想进硅谷无门,只好拿钱铺路;“脸书”融资艰难,来者不拒……

  这些冷嘲热讽并没有妨碍米尔纳在硅谷大肆实践其投资法则。由于只要股权,不问管理,米尔纳得以投资众多公司,包括推特、社交游戏公司星佳、团购网站“高朋”和短租房网站“空中食宿”等等。不到两年,他在美国的资产从零增长至120亿美元,从一个“圈外人”变为硅谷最人气的投资人。要融资,找米尔纳!

  认定互联网是商机

  米尔纳早年靠开通心粉工厂发家。但他很早就认定,互联网是属于未来的商机,投资硅谷的机会他等待已久。彼时正值互联网泡沫急剧膨胀,米尔纳笃信互联网是广告媒体,用户可自行产生内容这一理论。他觉得,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俄罗斯邮件服务公司倒下了。米尔纳乘机抄底,买下了这个市值曾高达1亿美元的俄罗斯最大互联网公司,正式涉足IT产业。而挺进硅谷前,他在欧洲已经投资了4家社交媒体,还专门成立了针对美国市场的独立基金——数字天空投资集团(DST),“脸书”是第一笔生意。DST成功拉到矿业大亨阿利舍尔·奥斯曼诺夫入股,以确保资金充足。

  从硅谷开始,米尔纳的投资遍布全球:从美国到欧洲,从印度到中国,与信息技术沾边的企业都是他的投资对象。仅2011年,他向中国网络公司投资10亿美元,包括京东、阿里巴巴和小米手机等众多企业。

  创立“豪奖”崇尚科学

  2012年夏天,米尔纳出资300万美元,创立了被戏称为“豪华诺贝尔”的“科学突破奖”,以奖励在基础物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一年后,扎克伯格、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苹果公司董事会主席阿尔特·莱文森等人也加入这一善举。

  自“突破奖”成立来,媒体总将其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诺贝尔奖每个奖项最多只能由3人共享,“突破奖”则不设上限。诺贝尔奖每个奖项奖金约150万美元,若有多名获奖人则平均分配。在2013年,共有11个科学家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他们每人得到300万美元奖金。

  米尔纳本人则表示,“突破奖”无意与诺贝尔奖攀比。设立这个奖项的目标是为科学和理性主义营造一个积极形象,对人类未来保持一个乐观的看法。

  7月20日,米尔纳再宣布出资1亿美元,参与持续10年的外星智慧生命国际探索项目。

  袁原

  相关链接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曾在黑市倒卖电脑

  米尔纳出身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研究管理学的专家,一生著述50多本书;母亲是莫斯科疾病预防中心的医生。老两口在莫斯科的公寓里到处是书架。

  米尔纳本科在俄罗斯国立大学修读物理专业,后来成为苏联国家科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主修粒子物理。苏联解体时,米尔纳研究生还没毕业,但他越来越不满足于研究工作,而是频繁出入黑市,倒卖走私而来的二手电脑。

  父亲深感不安,生怕儿子惹上麻烦,于是托一个美国朋友的关系,把米尔纳弄进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让他修读工商管理。当时,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不少工商界强人都在沃顿教学。米尔顿由衷认同他们主张的并购扩张之道。

  米尔纳从沃顿毕业后,在世界银行工作了3年。他后来一直感慨这是“失落的3年”,错过了俄罗斯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米尔纳才回到俄罗斯,为石油寡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短暂效力。

  1998年,米尔纳拉了一帮投资人一同买下一座通心粉工厂。他预计,俄罗斯将结束进口通心粉的日子,实现自产自销。通心粉工厂为他不断积累着财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环保局长接热线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7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长三角/专版
   第A28版:互动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好吃周刊
   第B1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2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21版:好吃周刊/海上寻味
   第B22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2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24版:广告
投资IT业的莫斯科人米尔纳
广告
美国版新民环球/人物B03投资IT业的莫斯科人米尔纳 2015-09-10 2 2015年09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