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账号被“撞库” 不法分子趁机套现
被“撞库”后,说不定有人会假借你名义,拼命打白条买买买?家住上海虹桥的王女士近期发现,自己的京东账号突然出现了无法登陆的情况,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平台检测到账户异常所做的强制保护。在按提示进行了密码重置等一系列操作后,王女士发现订单交易里莫名其妙出现了多个京东白条交易记录,好在最后均被系统取消交易。经过与京东金融的客服沟通,王女士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京东账号被盗取了,不法分子盗号后利用王女士此前已开通的京东白条服务,多次尝试买iPhone 6s。
分析>>>
据乌云漏洞报告平台爆料,已有上亿邮箱数据库被泄露。不法分子会利用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对此,京东消费金融风险总监程建波建议,为避免个人信息被盗取被“撞库”,不同网站账号和密码最好不要完全相同,也不要在公共场所点击来路不明的免费WIFI。
案例2
配合中介套现 反被骗走个人信息
令人惊讶的是,在被用户举报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中,个人主动联系并配合中介合伙套现的用户不在少数,然而却更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深圳福田上班的李小姐,因为平时喜欢网购,所以京东金融一推出京东白条,她就立即申请开通了这项服务。最近,她注意到多个论坛和社交网络上都出现了京东白条能套现的消息,于是她主动联系了一家所谓的“套现中介”,在提供了自己的京东账户、手机号、银行账号和相关验证码等信息后,坐等收取“好处费”的李小姐却等来了催款通知。原来,当她按“中介”要求用自己的京东白条买了一部iPhone手机、一台佳能相机后,所谓的“中介”就“人间蒸发”了,电话关机、QQ不回,去论坛求助却被人回复:“被骗了!”
分析>>>
本想套现赚点差价,没想到个人信息不仅全都公开示人,而且还不得不“吃”进一堆本来“并不需要”的东西……对此,京东金融方面提醒说,已对相关风控系统不断升级,尤其会对套现、中介代办等风险账户进行预警拦截,并采取账户止付处理。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