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一年的经营,确实需要回顾、总结和酬谢。从元旦到春节的这一段时间里,饭店生意家家火爆,一时很难订到桌。台湾人把此时的饭局称之为“尾牙”——年尾的牙祭。如今本地人也沿用了,不少公司以尾牙的形式犒赏员工、激励士气、期待来年,一摆就是几十桌,往往还有表演和抽奖。碰巧了,能抽到笔记本电脑呐。
我发觉,“尾牙”营造的语境是独特的,从喝酒吃饭开始,即使许多方面都不相同的人,也很容易交融。
那天,我们在一家台湾人开的餐厅里吃饭。酒过三巡,阿华讲起了他年轻时的经历。他讲得很风趣,居然把当年在台湾空军当飞行员,如何训练“反攻大陆”的情形都当成了谈资。那时候他飞的是僚机,突然接到命令,要执行“王师一号”任务。上面还发放了联络图和人民币。大家的心情非常紧张,有人含泪写了遗书,有人偷偷地销毁了衣物。飞机在茫茫海面上低空飞行,谁也搞不清目标究竟是哪里,都以为这一次肯定是血刃之战,不成功便成仁了。在忐忑不安中盘旋了一个多小时,突然接到了新的命令,任务改为“王师二号”。这意味着变成了演习,大家才深深地舒了口气。
桌上的人都不由笑了。
他来大陆投资的时间并不长,名片背后印着公司的经营范围,其中之一是“团体包伙”。原来,与无数投资工业项目的人不同,他经营的是最大众化的职业——便当。用吴方言说就是盒饭,装在塑料盒里的盖着一些肉片炒白菜和宫保鸡丁之类的米饭,价格很便宜,送到厂里不过几块钱一份。不过他依然能赚钱。每份赚三五毛钱,也够让他笑出声了。批量很大,长流水不断线,绝对不会亏本。当然,必须确保食品安全。
记得有一次,一位台湾商人请我去他家尾牙。他的家,是一幢巴洛克式的洋房,就建造在所投资的厂区内,装潢得挺舒适。客厅一侧的桌上摆出了丰盛的饭菜,还有特制的台湾茶酒。我虽然不擅饮,却也喝了两杯,那酒热辣辣中又带着几分清凉,别有风味。他很推崇台湾的古逸茗壶和功夫茶。连品茶所用的树根雕桌子凳子,也是从台湾运来的。客厅内,电视机正播放卫星转播的东森台,除了政治竞选的报道,就是社会新闻。那些家长里短的新闻,诸如轿车找不到车位,停在公交车的位置上,违章被罚;诸如一个离婚妇女,与前老公竞争开点心连锁店,居然胜出……都会不嫌琐碎地叙述。
在我们这儿,台湾的报纸,诸如《联合报》《中国时报》,以及一些生活类时事类的杂志,天天都可以看到。摆到桌上的时间,仅仅比在台北迟了半天到一天。余光中先生说“浅浅的海峡”,确实很形象。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权位,也不是核武器,而是文化,蕴涵了深厚历史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资源都有可能枯竭,惟有文化像江河一样生生不息,渗透人们的心灵,让一切同根同源的东西,交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