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岁娃娃发脾气
未必就是“无理取闹”
姚君青 陆梓华
  经常听一些妈妈抱怨说:“哎哟,我家的小孩脾气可大了!”但宝宝们乱扔玩具、大哭大闹,是不是就一定是无理取闹?本期《育儿有招》节目请来卢湾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茅红美和忻怡老师,为家长们解读孩子们的“坏脾气”。(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叛逆是有自我意识

  一位妈妈说,宝宝一过两岁就好像进入了“叛逆期”,经常固执己见。例如,穿衣服一定要自己选,家长选的都不肯穿;画画的时候也只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拒绝其他的颜色。

  2到3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见,寻找自己的乐趣。忻怡告诉爸爸妈妈们,孩子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发脾气”,其实是想为自己争取一点权利,希望按照他自己的判断去做事情。虽然宝宝们的举动可能和大人们的意见相冲突,但爸爸妈妈也要能够理解,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坏脾气”的帽子。

  坏习惯苗头要遏止

  相信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六七个月的时候很喜欢抓大人的头发,或是拍打大人,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可能不会生气,而是对宝宝微笑。事实上,这样的微笑对于宝宝来说就是“认同”的标志,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觉得抓人或者打人,是讨人喜欢的举动。

  茅老师提醒家长,与其等宝宝养成了坏习惯再指责甚至打骂,不如在坏习惯萌芽初期及时遏止。例如,如果他抓大人的头发,大人就应该摆出严肃的表情,摇摇头,反复几次之后他就会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接受教育。孩子出现抓、打这种行为,是他精细动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此时,家长可以多买一些玩具,让孩子扔一扔,塞一塞,将“坏事”变成一次锻炼能力的机会。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茅老师建议,改善孩子的坏脾气还是要从根源出发。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能一味地惩罚,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意义。

  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不能让孩子无所事事,一定要让他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尤其两岁左右的孩子求知欲望十分强烈,所以要让他有充足的机会游戏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同时要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渗透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

  实 习 生 姚君青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公众服务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两岁娃娃发脾气 未必就是“无理取闹”
做科学小实验 宝宝头脑不简单
过了个年,孩子又不爱上学了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从小培养宝宝有责任心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A24两岁娃娃发脾气
未必就是“无理取闹”
2012-02-07 2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