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引发猜想
问:幼儿园小宝宝的科学探究,如何才能让他们看明白,并引发他们的兴趣呢?
答:各种直观、新奇的现象,会使得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产生问题、引发猜想,并促使孩子不断萌发新的探索欲望。
【案例】
在“吹泡泡”系列活动中,教师先是引导孩子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泡泡吹出来后的模样。泡泡忽高忽低,忽大忽小,五彩缤纷,美妙奇特。这对孩子来说新奇而有趣,并不断引发新的猜想。之后的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请孩子观察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在实验观察中,孩子的猜想不断被打破,这让孩子在疑惑中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开始新的探索。
捕捉科学奥秘
问:从有趣的科学现象到相对枯燥的科学原理,幼儿园孩子能简单明了地听懂看懂吗?
答:在孩子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孩子往往会欣喜地告诉你他所发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同时也会提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面对这些发现和问题,教师应该对孩子的发现和问题加以判断和筛选,敏锐并有效地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孩子接近真相。
【案例】
在“怎样让齿轮转起来”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奇奇小朋友正在不断挤压水瓶,在他的挤压下,水车转得飞快。看到这一现象孩子无比的惊喜。因为事先知道“水的流速可以影响齿轮的转速”。老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关键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用水瓶,你的水车可以转得这么快?”“因为我挤了。”“挤了以后水流得怎么样了呢?”“挤了以后水流得很快。”“是不是水流得快,齿轮就一定转得快呢?你再试试其他工具,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的追问促使孩子开始进一步深入探究水的流速与齿轮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且开始逐步感知要形成一个科学的结论需要经过多次实验。
梳理提炼真相
问:教师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去揭示科学原理的真相呢?
答:当孩子完成实验后,往往会有很多发现,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显现在言语中的,有些却是隐藏在他们的实验作品中的。此时此刻孩子收获很多,但是却往往尚未触及问题的核心,需要教师帮助加以梳理提炼。
【案例】
在《怎样使楼房稳固》的活动中,孩子们以团队的方式验证了多个方案。活动中谁的楼房最稳固、哪个方案能让楼房稳固,成为孩子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便着重就这两个问题帮助孩子梳理。首先安排一个模拟“台风”实验,看看哪幢楼房最稳固。然后组织孩子讨论为什么这幢楼最稳固。孩子们有的说“因为它底部大”,有的说“因为它底部重”。老师又问:“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要让高楼变稳固,到底有哪些好办法呢?”……有意识地筛选、有目的地追问,促使孩子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积极互动,并逐渐接近了事物的真相。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