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般大人们聚会时,少不了要谈及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我的孩子现在就读初三,值得骄傲的是,家庭助他成为爱书之人,使他愉快地畅游于书海。我们没有把孩子送进补习班,也未给他请家教。在我们看来,孩子要想出类拔萃,主要靠自己博览群书、集腋成裘。关于阅读,除书的质量要求我们会适当把关外,基本无限制。
记得那时孩子还未入幼儿园,我和夫人常带他到上海书城泡书店,让他感受和浸润。那时家中还没安装空调,暑期中,我总是带着儿子在复旦图书馆等处阅览。在凉爽清新的图书馆里,我和夫人看书备课,孩子则安安静静地做功课。待他完成了功课,便会加入我们的“阅读小组”,四处选择他钟爱的图书。
此读书之举一直持续到暑假结束,孩子从中受益匪浅。那年,学校曾举办过一次阅读征文活动,孩子的读书心得有幸在校报上发表,还给他一份小纪念品作为奖励。赢得了奖励的孩子,读书愈加发奋,接下来的一年他读了上百本书!
进入预备班后,孩子很有幸,遇到了贵人,因为姜乃振校长亲自给他们年级的学生上阅读课,这是复旦二附中的特色,目的是为孩子们自主阅读奠基,孩子好读书加上校长与我们私交不错,对孩子会时有关照。所以,儿子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读书笔记写得也像模像样,据我所知,他几乎每周都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因此,他在初一年级大会上还受到过校长表扬并获得奖励证书,一次班会上,班级的墙壁上有一半张贴着他的作品,我想,这是他感到非常自豪的时刻,因为,是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和表彰。而在那次班会课之后,热爱阅读的习惯也在儿子身上扎下了根。
我们发现,孩子极为珍惜通过自己努力赢得的一切荣誉,若你白送给他,他定会不屑一顾——这应该是天性使然吧。
阅读使人不断通过与名人的对话反思自己,从而坚定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儿子在初二、初三功课紧张的日子,还是坚持阅读,他也很关注时政、军事、科学等,在学校,他博览群书、敏于思考、提问深刻算是小有名气。我坚信,会读书一定能伴他走向成功。
孩子上了初中后,他给自己订阅了两种报刊杂志——《新发现》和《南方周末》,这两种杂志一直订到现在,带给他诸多有益的影响。一次,我们到河南旅游,来到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面对导游对于安阳殷墟的讲解及许多即兴问题,孩子对答如流,包括一些我们感觉稀奇古怪的问题。那天,回程途中,朋友惊讶于他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知识,孩子轻松一笑道:“从我订阅的杂志和历史书籍里看来的。”
看来,我们全家酷爱泡书城、前往图书馆避暑看书之举也许是歪打正着,却成全了孩子自由阅读学习的机缘;而初中校长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又善于激励孩子的做法,更激发和成就了孩子自主阅读的欲望。
人生,不是所有的路都是坦途,而对于善于阅读的孩子,至少在未来生活中又会多出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