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实的埃及小伙陶菲,是我们的导游,说一口不错的中文。他到中国来过多次,去过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对上海印象特别好。候机去卢克索的时候,他就请我们喝茶,给我们介绍卢克索和阿斯旺如何漂亮。虽然住在开罗,但陶菲对开罗的城市环境并不满意。的确,开罗到处是“烂尾楼”,市中心路边堆着建筑垃圾。不过,陶菲说,开罗不好并不是埃及不好,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陶菲做导游已经5年,我们问他怎么会学中文的,他只是神秘地说这有个故事。临别时,他还是告诉了我们学中文的故事。
陶菲来自农村,从小读书读得很好,在他14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这时候,他一个姐姐16岁,一个哥哥18岁,母亲每个月拿着100埃镑(约等于100元人民币)的补助,显然无法维持全家的生活。18岁的哥哥站了出来承担起“父亲”的责任,找了一份给货车司机做小工的活,每个月能挣300多埃镑,以此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告诉陶菲好好读书,将来读大学的费用他全包了。陶菲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并且是最热门的外语学校。他们村里一个孩子是他的师兄,读了德语,做了导游。他对陶菲说,学俄语或者中文,学俄语是因为红海那里有很多俄罗斯游客,可以找到工作;至于中文,师兄说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来埃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懂中文的人很少。
这番话给陶菲打开了一扇窗,他决定学中文。果然学中文只有80人,其中60个是女孩子,作为男孩,以后找工作的优势十分明显。中文很难学,陶菲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和在埃及的中国人混熟,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甚至上课也不大去了,因为向中国人学中文,他进步很快,而且结交了一批中国朋友。
大学毕业他如愿做了导游,还成了当地的红人,因为很多要和中国做生意的企业,都请他去做翻译,学中文学对了。陶菲收入增长很快,几年赚了10万埃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哥哥买了一辆卡车,让哥哥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货车司机,他要报答哥哥的恩情。他在开罗买一套二手房,也结了婚,生活越来越好。
陶菲很有同情心,尽量地帮助别人,在景点遇到小孩卖地图、纪念币,他会介绍给我们,我们当然也就买了。他表示会常常来中国,他的中国缘还要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