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起跑线不同,虽然不能人人成为第一,但人人绝对是‘唯一’。”去年,普陀区江宁学校入选上海市首批25所新优质学校。校长吴庆琳说,学生生源就像一副扑克牌,如果拿到一手好牌,也就是生源素质高,教育自然不操心。但江宁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就要设定不同的“起跑线”,制定个性化学习菜单。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随着市教委就近入学政策的推广,城市发展也给江宁学校带来了不小的生源变化——江宁学校的“牌”不再是清一色的优秀生源,既有父母在沪经商的外地孩子,更有一家人挤住在棚户区,连张书桌都没有的孩子。
于是,江宁学校推出了“个别教学计划”,专门为特殊学生量身打造。一年级的娜娜去年刚入校时,言行表现都比同龄人显得幼稚,认知能力更是明显低于同龄孩子。班主任家访后才得知,原来娜娜从来没上过幼儿园,更别提接受早期的知识启蒙教育。语文老师看她新教材学得很困难,于是就降低要求,专门准备了一套S版老教材,制定了一套“个性学习菜单”——一方面减少了娜娜的识字量要求,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让娜娜跟读,并利用描红、组词等教学方式帮助她掌握生字新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娜娜的成绩虽然仍不理想,但比起初入学时已有了明显进步。吴庆龄校长说:“针对娜娜这样的孩子,起跑线就要设置得低一些,而且老师的鼓励和关心一定少不了,才能保持她学习的信心。”
除此之外,江宁学校还创设了“小组合作”、“分层走班”、“长短课时”等各种教学创新手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体育备课和语文一样细
“体育活动不仅能育体,更能育心,能培养孩子活泼、自信、合群、有勇气等品质。”吴庆琳说,现在有些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处于放羊阶段,只是根据简单的教学大纲,完成跑跳走等项目。在江宁学校,体育课的备课要和语文课一样细致,体育教师把每一大类的项目都进行了细化,比如,仅仅是“跑”这一项,就包括了短跑、长跑、折返跑等,而且,根据年龄提出分层要求。为了增加运动量,每个学生每天要做一次室内操、每周要增做一次韵律操,体育课外远动也增加了很多选择性的拓展:韵律操、拉拉操、踢踏舞等。
即使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运动,也要感受体育的快乐。每次校运动会,学校都会安排一批男教师担任“爸爸教师”。这些“爸爸教师”会一对一地看护有自闭症或其他身体疾病的学生坐在操场边观摩比赛。“虽然这些孩子会吵闹,或者,只能坐着看一会儿,但参与集体活动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