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祸从天降”,却不料如今会“祸在脚下”!北京年轻女子杨二敬好端端走在人行道上,路面竟突然塌陷,令其猝不及防坠落一个热水坑中,浑身烫伤。虽然不到一分钟便被救出,但经8天全力抢救,仍回天无力,凄惨离世。公众由此发颤叹息:如今移步也惊心。谁会料到走路也会飞来横祸,命丧黄泉啊!
而以一条28岁鲜活性命为代价的“移步惊心”背后的事实,却更让人愤懑不已。就在事发当日上午,已有巡逻保安发现了这“问题水坑”冒出热气,其所属公司随即向北京市热力集团紧急报告,同时将附近车辆及人员清离。热力集团接报后即调派勘查人员关闭了该区域管线的总节门,并派出两人维修小组赶往现场。看起来不可谓不重视吧!而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杨二敬走了过来……
痛定思痛的人们不禁追问:这“重视”“重”在哪里?当时发现异常后,为何没有立即在危险地点做出警示,哪怕只是放置一把椅子、几块砖头也好呀!假如惨剧有“上半场”“下半场”,只要稍稍有点防范戒备,这“下半场”还会开演吗?
正在我们为之扼腕之际,一位同胞在德国见证了极其相似的一幕——但是只有“上半场”、没有“下半场”:有市民发现,一条人行道上有个井盖破损,冒出热气,便即刻向市政部门反映。经检查,确认是周边地基不坚固、塌陷所致,需两周时间修补。于是,他们立马采取一系列措施“示警”:在警示标识牌到达之前,穿着发光警示服的市政工人,拿着手持式警示牌站在水坑边提醒路人,直至夜深。然后,这个井的周边被围起三道“防护墙”:第一道直接用红白相间的警示带围住水井;第二道是1米高的厚重的立式栏杆墙,每个栏杆上还有红色闪灯,晚上会发光;第三道则是在人行道前后两边也竖起警示牌。同时还有特别提醒家长的警示,画着孩子攀玩危险的场景。另外,对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限速通行。并且通过当地报纸、电台广而告知……对一个小小的“问题水井”,可谓“大惊失色”,“大动干戈”,“大张旗鼓”!如此这般,还会让人“移步惊心”么?“夺命惨剧”怎么会得以上演?
同样是事故隐患,同样是“问题水坑”,“待遇”竟有着霄壤之别!透视“吞命热水坑”可以发现,对隐患的预判失误,对事故的侥幸心理,“重视”之“重”并非在“人”,折射的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冷漠与轻视。“以人为本”四字谁人不识?但这个“本”竟然时而会被视若鸿毛,无足轻重!而异域的那个“问题水坑”,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祸害的恶魔尚无“张牙”未及“舞爪”便被彻底封杀,潜伏中的惨剧尚未启幕就被永远禁演,凸显的不正是渗透于骨髓、外化为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行为的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原本就不一个“虚拟语态”,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于无声处的“生命重于泰山”的强烈意识。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事态,第一反应便是关心人的安全,第一行动便是千方百计地提供安全保障,绝无消极推诿、得过且过的念头,绝无“碰额骨头”的侥幸心态,慎之又慎,万无一失。
我们身边,类似的“热水坑”、“问题井”还有多少?“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剧还会重演么?我们有形无形的“生命防护墙”究竟构筑于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