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之翻天覆地般地提升,主要来自于上海城市与社会两大方面的推进:一是各种近代的先进事业,如市政建设事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事业、文化娱乐事业等等,首先在此全面兴起。第二,近代以来,上海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政治舞台和社会活动基地,吸引了中外各色人等到上海来谋生、奋斗、冒险、寓居、观光、避难、享乐等,城市与社会的复杂化,必然要造成地方语言的复杂化。此外,来自全国、海外国家的移民大军,到了上海,一方面为适应上海的社会生活,要能听懂上海话、学会上海话,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与上海方言互相碰撞、互相吸收,最终便将上海话这个“海”也越拓越大。众所周知,近代上海形成了“海派文化”,在上述大背景下生成的“新上海话”,也就成了海派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和最有代表性的标志。上海话的特性一就是它的丰富性、博大性;二是近代上海都市因起着引领事业和时尚的前驱作用,因此有它的历史的新颖性;三是上海话作为方言,还有难以想象的生动性。可以这样说,今天如果我们要想深刻认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懂得上海话,绝对是一个良好的通道。如从上海话着手,那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上海话简明、生动的词语后面有出神入化的画龙点睛,一旦理解了那些微妙精彩的词语,也就见到和吃透了上海人的精神、品质,见到和吃透了他们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细节、特征。方言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的地域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可动摇的。另外我们也应注意,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工具。就工具而言自然是越多越好。那么,“老上海人”之能坚持说上海话,“新上海人”要在这个城市很好地工作和生活,能听懂上海话、学会上海话,也就是很必须的了。两者如都能尽量地朝这一方面努力,我想上海城市的文化融合和社会和谐,将会出现更理想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