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共青团的成长之路
◆叶学丽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1949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央团校第一期毕业典礼上讲话
■毛泽东题写刊名的《中国青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叶学丽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这一团体被称为“中共的后备军”;抗日战争时期,为吸收广大青年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各地共青团组织陆续实行改造,自1937年到1946年,共青团组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抗日救国青年团体;进入解放战争时期,青救会等青年群众组织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和青年积极分子的要求,中共中央及时发出了试建青年团的提议。经过两年,试建工作取得了成功。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57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创建

  从地方走向全国 

  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青团的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党的早期组织把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建党的重要工作。 

  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中国青年中建立革命组织已初步具有思想和组织基础的时候,共产国际和中国先进青年取得了联系。1920年3月,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具体商讨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在酝酿组建共产党组织的时候,陈独秀吸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主张组织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共的后备军,也可说是共产主义预备学校”。 

  于是,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立即委托组织内部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出面筹备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22日,维经斯基、俞秀松等人召开会议商讨团的成立问题。会上,俞秀松提出,强调“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主义”,要把进步、寻找出路的青年团结在共产党组织周围。以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凤、袁振英(震瀛)、叶天底等八位青年名义发起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经陈独秀提议,俞秀松担任青年团的书记。 

  团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 

  各地来沪的青年有二十余人参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基于陈独秀选派青年去莫斯科学习的考虑,也是为了掩护革命活动,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团的机关所在地,公开创办了外国语学社。渔阳里6号大门口挂起了“外国语学社”的招牌,9月28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头版还登载《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到学社学习的人多是通过陈独秀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介绍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先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国语学社少时二三十人,多时五六十人。1921年春,二十多名青年团员分三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有刘少奇、罗觉、任弼时、肖劲光等。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不久,北京、武昌、长沙、广州等地社会主义青年团也纷纷宣告成立。 

  早期团组织创建以后,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传播,但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尚在继续,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刚刚开始,五四运动后,知识界中普遍存在的“温和”社会主义思潮尚未得到澄清。因此,早期团组织内部往往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而且,早期团组织的成员鱼龙混杂,这些因素影响了团的统一行动,削弱了团的战斗力。各地团组织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基本上处于相对独立活动的状态。1921年5月前后,一些地方团组织的活动相继出现短暂的停顿。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会议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决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一大”后,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大批党员去恢复和加强团的工作。1921年8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张椿年(即张太雷)从苏联回到上海。根据少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意见,由张太雷主持,开展了团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21年11月,党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密切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织要“依新章从速进行”。在恢复和发展青年团组织的工作中,吸取了1920年建团的教训,注意了团的思想建设,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重新制定的团的临时章程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一部分原来的团员因为信仰上的分歧离开了团;一部分人则转变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团的成员不再像过去那样复杂。同时,为了加强领导,临时章程还规定:“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 

  1922年初,全国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发展到十余个,因此,召开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团的正式章程,组建团的中央领导机构,已经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以代理书记的名义,于1922年2月22日向各地发出了关于正式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 

  1922年5月5日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于广州东园开幕。大会确定在此时召开,意在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是代表劳动青年利益的革命组织。

  由于这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是同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和欢迎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一并举行的,因此,出席大会的除来自15个地方团25名代表及青年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外,还有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和来宾共1500余人。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等也出席了会议。 

  团的“一大”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决议案,选出了团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高君字、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当选为执行委员,施存统当选为书记。 

  由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诞生了。

  改造 

  从共产主义青年团到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1935年,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剧烈变化。国际上,法西斯反动势力迅速兴起,准备发动侵略战争。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决定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青年共产国际“六大”根据这一精神,决定建立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号召全世界青年为民主、自由、和平而战,并提出改造各国共青团,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组织。同时指示中国共青团“要尽量使青年积极参加全民抗日救国的斗争,以建立全体青年的群众运动和组织”。国内,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到了最严重关头。此时的中国共青团,由于战争和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依然是第二党式的秘密狭小的无产阶级青年组织,已很难担起团结各阶层爱国青年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任。因此,1936年,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开始筹划共青团的改造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党中央于1936年11月1日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根本改造青年团及其组织形式,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形式,去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的中心任务。规定了改造共青团的具体办法:取消国统区的团组织;建立公开半公开形式的青年组织,大批吸收团员入党,未入党的团员作为党的积极分子;在各级党组织中设立青年部、青委及青年干事;彻底改变工作方式,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加强马列主义教育,逐步提高青年的觉悟,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根据地和红军中的青年团要成为青年的联合组织,把教育、训练青年作为基本任务,使根据地成为全国青年的模范。 

  决定发布以后,各地共青团组织陆续实行改造。到1937年底,改造顺利完成,自1937年到1946年,共青团组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抗日救国青年团体。

  重建 

  中国青年运动形成新的领导核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但是,随着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青年群众组织出现了涣散、沉闷和无组织状态。 

  1946年5月,中央青委调山东解放区青救会负责干部到延安汇报工作,其中,谈到了这些问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经过认真考虑后,提出重新建立青年团。中央青委同山东、陕甘宁解放区的青年工作干部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后,起草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报送党中央。1946年八九月间,在任弼时主持下,召开了两次中央会议,讨论重新建团问题。其间,在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时,毛泽东说,搞青年团是好的,可以征求一下各解放区的意见。任弼时在这两次会议上说:“过去建立青救会,是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青救会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它的消沉是青年工作发展的结果。现在是到了决定建立青年团的时候了。”“关于团的基本性质和名称,按实质,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团的基本任务。目前就是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因此,名称可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如再扩大一点,防止其成为狭隘组织,也可叫民主青年团。”“团的性质,是带政治性的青年先进分子组织,是党的助手。在团内要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任弼时的讲话,对建团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中央青委在延安的冯庄、丰足火柴厂、行知中学开始青年团的试建工作,并取得成功。随着《建团提议》的正式下发,各解放区都开始了择地试建青年团的工作。 

  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出现人民军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7-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和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在全国土地会议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明确提出“在土改中把青年团下层组织形成起来”。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上,各地交流了试建团的情况和经验,决定扩大团的试建工作,并强调要在主改和各种实际斗争中公开建团。9月22日,刘少奇、朱德和冯文彬共同致电中共中央,报告青年工作会议情况,建议正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提出了建团工作计划。10月2日,中央复电同意。 

  11月,中央青委派人协助中共东北局建立青年团。黑龙江省宾县农村和哈尔滨市电车厂分别成为建团试点,很快建立起毛泽东青年团。1948年5月4日,哈尔滨市毛泽东青年团成立市团部,数千名东北民联的盟员转为毛泽东青年团团员。7月,中共东北局发出建团通知,决定在全区普遍试建团。8月23日—30日,成立东北解放区毛泽东青年团筹备委员会。此后,东北解放区的建团工作得到迅速发展。9月2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向中共中央和中央青委报告了青年工作会议情况,毛泽东看后专门致信:“请告东北局,不用‘毛泽东青年团’名称,一律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1月1日,毛泽东青年团改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达3.8万人。1948年底,青年团的试建工作在各个解放区普遍展开。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明年(1949年)上半年,……将召开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成立全国青年联合会,并将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但是,这次会议并没明确两个组织只成立一个中央机构还是分别成立中央机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为此于10月11日特地致信给毛泽东主席提出建议:“我意,如包括全国学生联合会、基督教青年组织及其他青年团体等等,恐只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不够的。而在开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同时,即可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大会。因此,两个团体,恐仍须分别成立。但全国青年联合会可成为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只以团体资格参加,并起领导作用。解放区的青年群众组织,有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够。”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的信上批示:“同意这样做。” 

  为了适应建团工作的需要,1948年6月,中共中央青委首先在华北党校内开办了青年班,称作华北党校六部。同年9月,华北党校六部独立出来,正式命名为中央团校。1948年9月,团校正式开学。 

  在各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49年1月1日,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号召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同时,还颁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这两个文件,均经毛泽东审阅修改。 

  全国解放区包括北平、天津、沈阳等地迅速建立了团的组织。党的地下外围组织如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联盟等成员,纷纷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到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全国团员累计19万人。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全国民主青年代表大会的通知》,明确提出4月中旬,在华北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为主任,冯文彬、廖承志、蒋南翔为副主任。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1949年4月11日—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团的章程、纲领,通过了关于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任弼时当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冯文彬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廖承志、蒋南翔当选为副书记。 

  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并接见了到会代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中国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 

  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大”正式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摘自《纵横》2012年第5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职场方圆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博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中国共青团的成长之路
新民晚报阅读B15中国共青团的成长之路 2012-05-19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