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化大学为何“中国式招生”
本报独家专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昨晚,上海纽约大学首届中国大陆地区本科生招生简章甫一出台,立即引发公众关注,特别是针对该校强调的必须参加中国高考、对奥赛获奖者优先考虑等“中国选拔元素”议论较多。对此,俞立中校长今天上午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就相关招生政策做了解答。

  问:为什么要求考生参加高考?

  答:高考也是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该把中国高考“妖魔”化。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高考成绩不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往往掌握得比较好。当然,我们还会通过“校园活动日”的方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外的能力,弥补高考的不足,不搞“一考定终身”。

  问: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学科奥赛获奖者?

  答:列入我们优先考虑范围的有四类学生,奥赛获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这四类学生都将进入我们的“校园活动日”作进一步的考察。

  问:是否会对“偏才”“怪才”破格录取?

  答:我们十分希望中学校长能推荐有特长的学生。其实,学科奥赛获奖的学生,可能也是某一方面的“专才”。

  问:上海纽大有没有借鉴美国纽约大学或国外名校成熟的招生经验?

  答:美国纽约大学由于招生人数比我们多得多,所以他们的招生要简单得多,没有设立“校园活动日”,主要是看SAT或ACT成绩。当然,包括美国纽约大学在内的许多世界名校,都十分注重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注重看考生的报考意向、个人特长是否与这所大学的要求相吻合,还特别注重中学校长的推荐,以客观反映该生的学业进步状况。这些成熟的招生经验,其实已经吸收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政策中。

  本报记者 王蔚

  (关于上海纽约大学招生,您有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送至“@新民晚报新民网”微博或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参与网上调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视点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国际化大学为何“中国式招生”
“易网览中国”分享身边巨变
奥赛获奖有优惠 普通高考还得考
更多毕业生愿意“走四方”
992名青年教师将受培养资助
为农村孩子送温暖
首届长三角高校 思政课教学比赛举行
“导师项目”太多 学生原创太少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7国际化大学为何“中国式招生” 2012-11-27 2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