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爷爷喜欢收藏石头。他收藏的石头不是玉石,不是树化石,就是很普通的山野间顽石。有一年去美国看女儿,他带回来三十公斤重的石头,女儿嗔怪:“人家出一趟国,都带些好东西回,你倒好,捡这么重的石头!”这一年,郭爷爷六十有二。
郭爷爷退休后喜欢石头盆景。我猜想是他收藏的石头太多了,遂发灵感给石头们“造型”——这跟我收集叶子有点相像,积攒得多了突发奇想给草叶们做剪贴,拼出月亮、云山、草屋、藤蔓、人儿……的形状。我看过他给数十盆石头盆景拍的照片,可比我的《草叶集》专业、纷呈多了。不单是造型和取材,还得花心思照料,每个早晚给石头们“吃露水”,中午太阳直射又要把它们请回去。一来二去还是不小的体力活,郭爷爷当然乐在其中。
郭爷爷的石头盆景有灵性。这些石头,原本躺在山野、峡谷、海岸边,有着各自的命运和天地,现在郭爷爷把它们“领”回来,从此聚拢在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子。它们被好生呵护着,吸饱了露水,吹透了清风,渐渐显出精妙的纹理和神采,有的还长出绿茸茸的苔藓来。
郭爷爷和这些石头盆景朝夕相守了十年。十年后的2005年,郭爷爷七十岁。一场大病改变了他晚年爱好。病愈后,他忍痛割爱不再养石头,盆景们枯坐角落。“怎么就不养了呢?你都养了十年啦!”我翻看一厚沓照片时忍不住叹息。
“没时间啊,以前多的是时间,现在根本顾不过来!”——想起来,郭爷爷现在忙着关心下一代。他是我所在天山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校外辅导组组长。这个“组长”不领工资,不计报酬,实乃一空名。
忽一日,他像“星探”一样摁响了我家门铃。打开铁门,他熟门熟路自报家门后说:“听你们楼道里的杭爷爷讲,你女儿很厉害,小小年纪就看很多书,还熟读《论语》……”
“啊?——噢,看书倒是有,《论语》也只熟读几章而已……”我愣怔在门口,讶异这老先生的神通。彼时,小女才念小学没几日。这么着,老先生成了我们家的常客。多半是找小女,我乖乖陪坐。时间一长,我大体知道了他散步的线路图——他常以散步为名,踏访小区里的20多个孩子。他熟知每一个孩子的脾性、爱好、优长,视力变化、情绪波动……乃至哪一天过生日。有一日楼下小男孩过12岁生日,他是惟一受邀的大人,他很当回事地提了蛋糕、糖果,参加小朋友们的聚会。那场景,倒蛮像圣诞老爷爷派发礼物。要么反过来,是小朋友们给老寿星祝寿?我在小女的描述里生发想象。
通常,郭爷爷的一天是这么开始的:凌晨三时醒,给自己泡一壶铁观音。听好新闻,六点半起床。每天写两千字征文——布置给小学生的征文,他是辅导者,但也规定自己写。上午就这样过去,午休后看报。他看各类报纸,关注时政、社会、文化、教育……庞杂而兴趣广泛,重要的还做剪报。“看报纸也要触类旁通,带着问题看,人家的好思想可以为我所用。”
问他:“那么就跟石头盆景拜拜了?”答:“以前养盆景石头,现在养孩子石头。以前是独乐乐,现在是众乐乐。小孩子跟石头一样,有着各自的脾性、气质,我是真正摸着‘石头’过河,这些石头反过来都成了我的老师。”——哈,答得好!
郭爷爷大名郭春华,今年七十又八,虽将届耄耋,未见老态。小区里常见他身影,影未见,声先到,嗓音响亮,满脸喜乐,真正活成了返老还童。小女初见时形容:“他笑起来像个爱心捐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