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家庭/女性世界
     
本版列表新闻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城外一脉~~~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外一脉
那一口汤啊
王晓玉
  ◆ 王晓玉

  出了国门,那一日三餐,也就不能不入乡随俗了。人家都在吃面包,你不能要求来一碗泡饭吧?一手一包三明治,一手一罐可乐或一瓶矿泉水,那是彼岸上班族的规范午餐,你到哪里去觅得撒了绿绿香菜的兰州拉面,甚或泛了红油的羊肉泡馍?所以就只能努力磨合,逐渐习惯着。多年前我去澳大利亚,常到一些热情好客的朋友家里参加聚会,尝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主人们所烹饪的特色饭菜:有意大利通心粉、印度咖哩鸡饭、日本料理,当然更多的是具有共性的洋西餐,千篇一律,比如拌色拉、煎牛排、炸薯条、煮土豆,以及饭后的甜点心等等。形形色色,我都还能接受,唯独有一次,一位从东南亚回澳大利亚的女士,给我端上了一份据说是刚刚学会的缅甸菜,竟是一盆南瓜炖咸鱼,黄黄的烂烂的臭臭的,无论色香味都令我想起某物,实在是难以下箸下咽。 

  身在异邦,最让我们想念的,是那一口汤。 

  中国人用餐,很讲究一口汤。特别是广东,据说选媳妇还有一条标准,那就是这女儿家会不会煲汤。会煲汤的,才是个好女人,有点像现在女子找老公用了“高富帅”作标志一样。我有一年到深圳去开会,正餐时上来了一道汤,名为椰子鸡汤,每人面前放一个圆鼓鼓的椰子,上方切割出了一个盖,极具绿色大自然意味;揭盖后鸡香扑鼻,引得人胃口大开。只是我这上海人喝汤,总很习惯地往那椰子底部捞,想象中一定是有块把鸡肉是可以捞出来的,结果一位同事,当地人,见我下箸下勺总是落空,便笑道:莫得捞啦,煲汤的渣,都是抛掉的啦!原来,熬过了汤的鸡,都成了“渣”啦! 

  洋人们煮汤,才不这么精致呢。我在澳大利亚悉尼住过,那里一位慈祥的房东老太太,会把鸡丁白菜丁萝卜丁西红杮丁土豆丁外加一种怪香扑鼻的薄荷叶子一古脑儿地扔进她的汤锅,煮成的汤说不清是什么颜色,也说不清是什么味道,从来也没见她滤出什么“渣”来。那汤的营养质量,当然是绝对可以保证的。中国是美食之邦,中国人的舌头都让炼成精了。我到美国几次,无论是上正规宴席还是去老百姓的“buffet”(自助餐),总是嫌那汤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茄汁浓汤,往往靠着番茄酱吊味,酸得人倒牙;号称海鲜汤的,不知何故放入了何物总是弄成了浆糊状;蘑菇汤么,味道尚可,只是粉碎了再煮于是就黑乎乎的看上去不太清爽相;即便是牛肉与土豆熬出来的汤吧,外国厨师也常常不能掌握火候,或是糊答答的太厚,或是端上来清水寡味而一粒粒牛肉老得如橡皮筋一样。去东洋旅游,发现日本人对汤似乎重视一些,可是那味噌汤、米苏汤之类,靠的也就是些调料,或是酱油味太重,或是仗着咪咪一点点海带紫菜透出点鲜味来,轻飘飘,缺少实质,哪有我们那可以将鸡肉都煲成了“渣”的汤厚重和实在! 

  走出国门的华人们常常聚会聚餐。各家都带些拿手好饭菜来,而东道主的厨师重任之一,就是煮一道好汤。将那汤热乎乎地盛将上来的时候,往往就是那家里的主妇主男最可炫耀的时候。我在那样的聚会里喝过爽口的萝卜小排汤、肥美的“苏北罗宋汤”,还有透着人参味但捞不到一根参须的广东鸡汤。今年春节期间,聚会轮值到了我女儿家。正去探亲的我,奋勇掌厨了,决定做一道好汤。谋划再三,跑了好几家超市,一件一件地配齐作料:小排骨,一定要略带点肥的肋条;咸肉,要精瘦些,也要带点骨头,好不容易在唐人街的一家专营中国土特产的小店里买到了;厚百叶,没有新鲜的,好在有干货,而且居然已经打好了结,是浙江省出口的,泡软了也能将就着用。最后只缺了一样关键东西:新鲜的竹笋。诸位,你们一定猜到了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汤了吧? 

  上海的名汤:腌笃鲜。 

  鲜笋终了还是没能弄到。替代品是一听竹笋罐头,打开时一股馊气,没办法,罐头嘛,多洗洗便是。我这汤一上桌,当即赢得了一阵阵欢呼一声声赞美。其中一个上海老乡,喝了一口,说是想起她老妈做的汤了,竟就泪眼婆娑了。 

  人在异邦,一口家乡的汤,也会激发起多少乡恋乡情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9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0版:春令热线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评论
   第A13版:综合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科教卫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社会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专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3·15专刊
   第B17版:3·15专刊
   第B18版:新智
   第B19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0版:市场之窗
   第B2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2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3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24版:专版/幸福之门
那一口汤啊
坐地铁搁“二郎腿”
女人在调速中回归慢生活
爱哭的维纳斯
两位女评委
将美丽进行到底
图片新闻
新民晚报家庭/女性世界B02那一口汤啊 2013-03-15 2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