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清洁能源最有前途
石油、煤炭……有朝一日,各种不可再生能源将从我们的世界消失。面对能源枯竭危机,人类选择了核能。目前,全球共有441个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总数占前三位的是: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核能在本国能源所占比重为全球前三位的是:法国74.1%,韩国32.2%,日本28.4%。
迄今,我国已有17个核反应堆,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为1.8%。“核电本身是安全的。开个玩笑,我害怕医院里的病菌和病毒,一点也不怕实验室里的核辐射,专业让我知道后者可防控。”全国人大代表、核物理学家朱志远说, 人们害怕核电,是因为不了解。
迄今,核电技术已经发展至第四代。较之前三代,第四代的安全性最高。“中国是能耗大国,无论是降低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还是应对能源危机,核电都是最有前途的安全、清洁能源。”朱志远说。
科学决策提升科学素养
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发生事故,至今尚未消除事故影响,重要原因是,事故发生之初,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不畅,未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局势。这个事故为公共安全的控制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公共事务的决策机制带来反思。
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过地方政府要上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公众因为担心环境影响,强烈反对,政府迫于压力撤销项目。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唯一被强调的是“维稳”——事前没有公告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事中没有,事后也没有。
“公众仅仅是担心,却并不具备专业的评估能力,此类项目的决策过程原本可以成为科普过程。遗憾的是,事件的处置,既没有科学常识的普及,也没有人文关怀的传播,更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说。
一个民族,如果缺乏科学素养,一有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这不是好事。谣“盐”风波,“世界末日”恐慌,都已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不要抱怨公众不够淡定, 科普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人们不再谈‘核’色变。”金东寒说,科学素养要在学校课堂上启蒙,更需要在社会管理中延续——公开透明的科学决策,事前有论证,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估,才有利于提升认同,达成共识,长治久安。
特派记者 姚丽萍 邵宁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