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心理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便看看
童孟侯
  童孟侯  有时候逛商店,经常是我刚刚进店,售货小姐立马站起来,向我走过来。我会说:你忙你忙,我只是随便看看。倘若售货小姐非要跟着我说:“大哥,这件风衣是新到的款式,你可以试试,不买不要紧……”我立刻退出店来。

  在欧洲也会碰到这种人盯人的事情,我会摇摇手说:Just looking!

  我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

  其实也难怪售货小姐,她没念过心理学,她怎么判断来客就是冲着他们店里来的,就喜欢有人对她作详细介绍?还是像我这样走过路过随便看看的?这就是心理较量。

  经验告诉我们:售货员碰到随便看看的顾客,不可轻举妄动,一旦热情过了头,顾客就会陷入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的窘境。也许他会把商品买走,但是这样的购物环境她下一次不想再来领教了。商家可能会失去一位或者一群顾客。这时候她们最好沉默是金,最好你在肚子里默默揣摩顾客的心理,最好把打篮球的那套战术收起来。

  我很欣赏随便看看的状态。逛商店一定是为了购物吗?不仅仅,观赏也是购物的重要部分,起码是开眼界,识时尚。

  我觉得很奇怪:凡是我一本正经奔着某样商品而去的,往往空手而归。随便看看,声东击西,倒买成了一样商品。比如我跑了好几家商厦,直奔运动品牌楼层想要买一个腰包。结果,要么是没有,要么是横不中意竖不满意,最后败下阵来。我就不想买了,心想现在用的这个腰包还可以用上半年一年的,急什么?就在我后来到商厦随便看看的时候,淘到了我中意的运动型腰包。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也。

  在那些人口较少的国家,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到商店里极少会碰到售货小姐过来人盯人。这倒不是因为她们不想盯,也不是因为她们了解顾客心理,而是那里就业人员稀缺,员工工钱极高。

  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国外有一家卖文胸的店(不准男士进入),店里干脆一个营业员都没有。顾客进店自己挑,自己试,最后把钱付到账台上去就是。据说生意红火得不得了。那是店主推行真正的“随便”政策、懂得顾客心理的表现,可不是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消费解密——鉴证企业的良心·活动专版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8版:人才
   第B19版:新民俱乐部
   第B20版:市场之窗
   第B2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2版:专版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人情消费能不能不那么累?
随便看看
新民晚报心理周刊B01随便看看 2013-04-03 2 2013年04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