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也会碰到这种人盯人的事情,我会摇摇手说:Just looking!
我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
其实也难怪售货小姐,她没念过心理学,她怎么判断来客就是冲着他们店里来的,就喜欢有人对她作详细介绍?还是像我这样走过路过随便看看的?这就是心理较量。
经验告诉我们:售货员碰到随便看看的顾客,不可轻举妄动,一旦热情过了头,顾客就会陷入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的窘境。也许他会把商品买走,但是这样的购物环境她下一次不想再来领教了。商家可能会失去一位或者一群顾客。这时候她们最好沉默是金,最好你在肚子里默默揣摩顾客的心理,最好把打篮球的那套战术收起来。
我很欣赏随便看看的状态。逛商店一定是为了购物吗?不仅仅,观赏也是购物的重要部分,起码是开眼界,识时尚。
我觉得很奇怪:凡是我一本正经奔着某样商品而去的,往往空手而归。随便看看,声东击西,倒买成了一样商品。比如我跑了好几家商厦,直奔运动品牌楼层想要买一个腰包。结果,要么是没有,要么是横不中意竖不满意,最后败下阵来。我就不想买了,心想现在用的这个腰包还可以用上半年一年的,急什么?就在我后来到商厦随便看看的时候,淘到了我中意的运动型腰包。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也。
在那些人口较少的国家,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到商店里极少会碰到售货小姐过来人盯人。这倒不是因为她们不想盯,也不是因为她们了解顾客心理,而是那里就业人员稀缺,员工工钱极高。
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国外有一家卖文胸的店(不准男士进入),店里干脆一个营业员都没有。顾客进店自己挑,自己试,最后把钱付到账台上去就是。据说生意红火得不得了。那是店主推行真正的“随便”政策、懂得顾客心理的表现,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