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中乌双方就“瓦良格”转卖谈判随即展开
1985年夏,澳大利亚退役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驶进广东中山港。两万吨排水量的“墨尔本”号航母是英国“二战”末期设计建造的,1949年澳大利亚海军将它购买下来,进行了五年多的现代化改装,加装了大中型航母标志性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新式阻拦装置,以及帮助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菲涅尔”助降反射镜等。1955年,“墨尔本”号航母正式服役,成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旗舰。1982年,“墨尔本”号航母退役,随即被广州造船厂以“拆购”方式买下。刘华清闻讯,下令海军装备部和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抽调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迅速前往现场对“墨尔本”号航母平台进行全面考察。
“墨尔本”号航母退役时,澳方拆除了包括武器系统、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在内的所有装备,舰艉舵也被固定焊死,唯有航母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和拦阻索等装置基本保存完好。刘华清得报,指示海军装备部将其拆卸下来,组织相关研究实验和模拟训练。
1995年5月。从乌克兰传来消息: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建造的一艘未完工的航空母舰准备出售,正在寻求买主。刘华清得到报告后,指示总参、海军和中国船舶总公司迅速调研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事有凑巧,中船总公司总经理黄平涛受命前往乌克兰检查刘华清亲自批准的中乌燃气轮机设备购买合同执行情况即将起程。就在临出发前一天,副总参谋长曹刚川和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来到京西宾馆,向他传达刘华清的紧急指示:“增加一项任务,到黑海船厂考察‘瓦良格’号航母,看看有没有购买的价值。”
黄平涛是刘华清任舰艇研究院院长时的老部下,对刘华清研制中国航母的夙愿了然于心。为完成老首长的重托,黄平涛迅速调整出国行程,对考察事项作出了周密安排。
在乌克兰黑海船厂,黄平涛一行受到热情友好接待。据船厂负责人介绍,这艘名为“瓦良格”的在建航母1985年12月开工建造,排水量55000吨,舰长302米,舰宽35.4米,飞行甲板长70.5米,吃水10.5米,采用4台蒸汽轮机。截至1991年11月,建造完工率已达68%。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独立,“瓦良格”号航母的续建与归宿成为俄乌两国间一个悬而难决的问题。不论是由乌克兰完成“瓦良格”后续工程,还是让俄罗斯赎回“瓦良格”航母,双方都苦于捉襟见肘的财力而难以遂愿。
1995年,俄罗斯以抵偿债务形式将“瓦良格”送给乌克兰。乌克兰为化解经济危机,急欲从国际市场寻找买主,以甩掉这个“烫手山芋”。黄平涛从乌克兰考察回国后,立即向曹刚川和贺鹏飞汇报考察情况,并建议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其理由,以我国现有的造船能力,建造航母技术难度较大,购买“瓦良格”不仅大大缩短建造周期,而且可以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装备打下良好的科研和训练基础。
此后不久,一支来自中国的大型航母考察团再次莅临乌克兰,其成员囊括舰船武备科技专家和军政高层官员。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中将和海军装备部原部长郑明少将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证实,这样的考察团连续派遣过多次。海军当时的思路,一是买个半成品,另一个是自行研制,前一种更适合起步。“这也符合刘华清的思路。”张序三和郑明异口同声。
中乌双方就“瓦良格”转卖谈判随即展开。1995年12月,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问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引述随库奇马访中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双方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并证实“瓦良格”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然而,中乌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转卖谈判遭到美国的粗暴干涉。美国警告乌克兰:若向中国出售“瓦良格”,必须将舰载武器装备全部拆除;否则,将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慑于美国的淫威,乌方将舰载武器装备拆卸一空,“瓦良格”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中乌双方的谈判就此搁浅。但中国官方和民间对“瓦良格”的关注兴趣依然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