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出发点蛮好,但问题是,当下的中国股市有这种优先股的市场氛围乃至资本文化吗?在商业社会的发展历史中,股份公司的股权有优先股和普通股之分,这有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比如张三要设立一家公司,拉李四和王五两个有钱人入股,李四说,我不懂公司经营所以也不干涉公司经营,不管公司经营好坏,我只要保证我投资有固定收益,如果公司破产我的股权要优先清偿;而王五说,我做股东的目的是将来不做股东,公司经营稳定之后,争取上市,上市后我就要退出的,于是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各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一家公司,张三是实际控制人。李四是优先股股东,王五就是所谓的PE。现在咱们看看中国股市这满地的股东,有李四这样的股东吗?没有,像王五这样的PE多的是,所以,优先股与普通股相比,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优先股只拿固定收益,即便公司不分红,他的收益也必须保证;第二、公司破产,优先股清偿优先;第三、优先股对公司经营没有投票权;第四、优先股不上市流通。
这样的股权特征,在当下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已经正准备上市的公司中是个空白。大家知道,美国的硅谷中云集着两拨人,一拨是科技精英,手中有各种看似奇奇怪怪的发明项目,而另一拨人则是手中拿着钱的人,而手中拿钱的人,一拨是做风险投资所谓PE的,还有一拨就是做优先股的。资本都是逐利的,优先股只不过是一种资本套利的模式,无所谓好坏,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至今,赚快钱成了整个社会资金追逐的模式,因为30年前大家都是从穷人奋斗过来的,即便现在的资本人物也都是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与那些发达国家中几百年家族资本积累相比,中国目前缺乏这种资本文化,所以优先股概念一提出,大多数人都很陌生。
现在中国股市开始提出要试点优先股了,这是件好事,在千军万马挤IPO独木桥的浮华年代中,引导人们去追逐长线投资的收益,但接下来怎么推行极为重要。笔者以为,首先要在未上市的新公司中推行优先股,这样可以从源头确立游戏规则,现在上市的公司以私人企业为主,对私人企业中股权有优先股设置的公司上市给以优先上市,这就有利于推进优先股制度。其次,现在已经明确了对实施回购的公司发行优先股,这好像也是蛮怪的一件事,上市公司化巨资回购股票予以注销,然后再发行不上市的优先股股票,在操作层面上好像还是有难度,一是回购的公司本身数量不多,二是这优先股发给谁去。所以,要防止优先股到了中国股市成了怪胎,正因为技术层面上有难度,而且目前中国又缺乏这种资本文化,所以,优先股的推出现在只是说说而已,要实施还早了。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