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至今,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已进行了9轮,但都在技术层面,中美企业界对于谈判取得突破抱有较高期待。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11日的吹风会上表示,投资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双方的创新思维。而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称,两国重启投资协定谈判是本轮对话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它将覆盖“各个领域和各阶段投资”。
“投资”谈判不亚于“入世”
据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本次会谈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推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面互利中美经济伙伴关系。”围绕这一主题,中美将主要讨论三大议题,一是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二是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三是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其中包括中美金融监管改革和加强两国金融跨境监管合作等议题。
自2009年7月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来,中美双方已经成功举办了四轮对话。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和两国的双边投资问题,一直是美中关注的焦点。目前,中美双边贸易规模已高达5000多亿美元、经济高度相互依赖。
中国海关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已经达到2029.1亿美元,仅次于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而最新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贸易逆差为450亿美元,环比上升49亿美元。其中,5月份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至222.8亿美元,为去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升幅达15%。
事实上,中国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而美国经济的复苏也确实使得国内的需求开始增加。就在此次对话之前几天,中国政府刚刚采购了36万吨将于2013/14销售年度(6月/5月)付运的美国软红冬麦,这是4月15日宣布购买48万吨小麦以来的最大笔单日采购。
根据《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中美双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美方承诺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美方承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所有的投资审查都仅限于国家安全,而不是经济政策或其他国家政策。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突破使得对于两国之间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度要求更高。比如:更严格的产权保护,更高的环保标准和劳工保障标准,更少的政府管制,更平等的面向国内外企业的政府采购等等,而这些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同样也正是多年来中国社会舆论一直呼吁改革的地方。美国外交博客杂志认为,历时5年经过9轮谈判取得这样的进展实属不易,对中国来说意义“不亚于又入一次世贸组织”。
各有诉求需要创新思维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当地时间7月11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经济轨道专题”吹风会上透露,双方共同回顾和总结了前9轮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基础性磋商和谈判的进展情况,同意尽快进入实质性谈判。
代表中方做主旨发言的高虎城在会上强调,双方在前几轮的磋商和谈判中已经就中美投资协定的基础性条款进行了澄清,对内容进行了核对。这一系列谈判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进入实质性谈判创造了条件。高虎城说,双方要尊重彼此相互关切,务实推进中美双边的投资保护协定。他认为,投资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双方的创新思维,为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高虎城透露,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美国方面和中国方面业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题目。截至目前,已经有700多亿美元的美方投资在中国,而中国企业也有200多亿美元的投资在美国市场。而且,中方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中方欢迎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各领域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也期待美方能够给予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国民待遇,不搞保护主义壁垒。
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美在贸易方面各有诉求,且难免出现分歧。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减少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希望美方减少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在投资领域,中方希望美国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使得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能够切实加以推进。而美国方面的主要诉求包括中国减少对出口企业和商品的官方补贴,因为这使得中资出口企业“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加强对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更多的领域对美国企业开放投资市场,减少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乔纳森·波拉克说,这次对话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双方在努力扩大对话的话题范围,不回避分歧,展开坦诚讨论,展示出了两国高层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决心。波拉克表示,有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通过工作组等各种形式,形成处理这些问题的机制。他认为,双方尽管有分歧,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不可以谈,只要中美双方都有这个意愿,就能经得起考验。
前路漫漫只迈出第一步
对于中美敲定即将展开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美国政界和企业界均反应热烈。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称,重启投资协定谈判令人兴奋,因为它将覆盖“各个领域和各阶段投资”,包括美方一直抱怨的对美国企业封闭的金融服务业等领域。
卢的前任财长鲍尔森表示,这种双边投资协定有助于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通过消除歧视性政策和做法确保市场进入渠道。不过,他重申,不要指望双边投资协定能够很快改变中美关系。首先,就算没有这样的协定,美方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而中国对美投资也在增加,这都是在没有双边投资协定的情况下发生的。鲍尔森同时强调,尽管启动谈判并非难事,但要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并最终签署绝非易事。退一步说,就算双方能够签署协议,但协议还要通过美国国会的批准,“而美国国会对外贸协议所持态度越发敌意。”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劳迪称,“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在任何合理的时间段内都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且很有可能会失败。”华盛顿另一家智库传统基金会一位关注中国的学者史剑道给其电子邮件评论所起的标题为:《美中双边投资协定:别期望太高》。对于为何持怀疑态度,史剑道解释称,双边投资协定主要用于保护投资者免受歧视性政策的威胁。他表示,这类协定并不是能改变各经济体本质的变革型工具,对于大型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网站显示,目前美国施行中的双边投资协定约为41个,主要针对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摩洛哥和卢旺达等贸易伙伴国;在这类较小的经济体中,美国企业可能有理由担心资产被所在国征用。网站还显示,美国与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没有建立双边投资协定,而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尽管如此,对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美国经济界仍然给予了较高期待。《纽约时报》称,双方必然会要求对方进一步打开市场,拓展各自企业在对方市场的准入,虽然困难重重,但总算迈出了漫漫征程第一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广泛地展开,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产生也难以避免,贸易顺差或逆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分歧和摩擦的关键在于合作。如果只是为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而一味要求他国给予让步,或一味指责对方,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交锋中对话,对话中合作,对中美来说,都别无选择。
驻美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