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伊始,市文明办收集汇总并通过“上海发布”等多种途径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推荐表》,列出了58个公益活动项目,所有推荐的场馆都不收费。
一方面,包括少年宫、少科站这样的正规校外教育机构动足了脑筋,为孩子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在抱怨,漫长的暑假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去处。这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1 场地师资捉襟见肘
今年长宁区少科站的暑期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却有学生反映,想要报上名比较困难,像机器人、化学、计算机、环境等活动都十分紧俏。暑假前几天,报名的消息刚挂在网上,不到半天时间就客满了。据少科站的老师说,由于师资和场地捉襟见肘,尽管开设了大量的活动,仍不能满足全区学生的需求,只能采取预报名的方式,而不能像公园那样敞开大门随时欢迎孩子们前来活动。就拿特别受学生追捧的“创新基地半日营”来说,活动地点选择在本市一些高校的化学、生物、医药、数学的科研场所,组织学生与科研人员零距离接触,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但每次只能组织40名学生前往,因而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状况。
据了解,类似现象十分普遍。目前,一个区往往只有一两个少年宫、少科站,每天的活动容量也不过上千人。匡算下来,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中,学生们大多只能有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
2 学科培训挤占时间
位于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内的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无需门票,全市中小学生现场登记即可参观。暑假报名开始一两周内,课程预约全满,但允许后来者站在一边旁听,所以基本满足了需求。暑假期间,探索馆每天接待青少年学生一两百人左右,双休日达到三四百人。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该活动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始实行全免费培训。受到场地和师资限制,活动中心一方面为区域内中小学“送课上门”,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参加活动中心内开设的兴趣班。更多的孩子,除参观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外,还可以在双休日到活动中心创设的“教你玩”俱乐部一试身手,玩玩花式足球、飞叠杯、抖空竹、电子百拼、业余无线电等。“教你玩”俱乐部暑期照常开放,受到孩子们追捧。
“其实,孩子到这种场馆参观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记者采访时,家住宝山的齐先生正带着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前来参观。他说,女儿一周有四个半天要学英语、数学。齐先生的童年记忆里,暑假三天两头往少年宫跑,为的是和伙伴们打乒乓球,疯一场,如今女儿的暑假,很少有这样的欢乐了。
此外,该中心那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中心所有兴趣班只限科技和艺术教育领域,但是,时常有家长致电活动中心,希望开设学科类培训,似乎比开设文体类课程的愿望更强烈。
3 家长先要做“有心人”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在想尽办法营造丰富的假期活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假期的“快乐”。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协调处处长蔡伟民分析,这其中有多重原因。目前全市的中小学生多达150万,每到暑假,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等各个层面都会组织许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这在上海已成为常态,但要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能有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参加,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蔡伟民说,家长也要为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好“有心人”。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把孩子圈在家里,只要不出事就行,任由孩子在家上网玩游戏,却不太关注全市到底为青少年安排了哪些活动项目,哪些是全免费的,哪些是需要报名预约的,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或周边到底有哪些适合青少年的文化体育科技娱乐活动。此外,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很满,但都是一些补课的内容,忽略了孩子在假期里是需要身心调整的。其实,假期恰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
4 收费活动鱼龙混杂
与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一票难求”不同的是,由各类民营校外教育机构主办的暑期夏令营、培训班等,已经在全市遍地开花,但均遇到了办学资质、师资配备、收费标准等问题。
以近期沪上某个少儿英语培训班为例,10天的收费高达近6000元。接待人员称,这在本市还不算高的呢。进入这个寄宿性训练营后,学生将接受全外教的口语训练,从早到晚排满了口语课、戏剧课和兴趣课。但学员小夏同学说,外教老师管得并不严,同学们学得也很随意。所谓的上课,并没有什么正规的教材,都是外教老师随意讲个主题,然后让大家自由发挥。
夏令营、暑期培训班谁都能办,这就难免让校外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对此,蔡伟民说,作为相关部门及单位,如何精心设计、组织开展贴近未成年学生实际,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内容,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
相关链接
“公益令”下免费活动缩水
一名多年从事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老师认为,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理应坚持公益性,但是,公益性是否等于免费?还是应该理解为“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当收费”?
这名老师介绍,本市各个区县财政投入、教育资源、生源总数都各有特点,因此,“公益令”一出,各个区县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一些区县停办了普及性质的各类兴趣班,和学校合作,采用培训教师或者招收部分学有特长的孩子的办法,不得不缩小培训规模;一些区县将原先的长期培训改成一次性活动;一些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少年宫通过在机构外举办艺校等民非机构,支持运营。
与此同时,各类培训机构却生意火爆。为吸引生源,一些机构开出高价向少年宫教师伸出橄榄枝,给师资稳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