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个挺“八卦”的人,喜欢听些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社会新闻甚至是传闻。
我一直认为这类花边故事是我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从这些故事中我得到许多写作素材和社会经验,管他什么真实与否,我从这里汲取生活营养,信不信?
比如最近流传最广的那个轮奸案。一个十七岁男孩,出身名人家庭,可是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却不断犯错,犯的还都不是小错。
由于这孩子的父亲有名,因此遭到了最大限度的社会关注度。单就这一点上说,父亲的有名带给孩子的不是幸运反而是不幸。因为有名意味着——几乎没有隐私。
当孩子的父母意识到应该利用他的年龄点来保护他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在第一时间这一恶劣的事件就像空气一样传遍了各个角落。他们手忙脚乱地请律师、换律师、再请律师甚至外加法律顾问,其实都为时已晚。男孩子的人生路上到处都是一团团迷雾,而且气味恶劣,看不到前途。
追其根源,错在父母!想想看,当孩子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只有十四五岁,得到的礼物是妈妈送他的一辆豪车。未到合法开车的年龄,竟然送车给他,给予的是什么心理暗示?开车吧!随便开,遇到麻烦有父母罩着呐!谁不给名歌唱家的父亲面子呢?
这个礼物岂不是明明给儿子挖了个陷阱!果然,没有多久儿子就开着豪车打人了。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之后是父亲带着礼物去医院给受伤者赔礼道歉。
等到这个孩子犯了更恶劣的错误之后,在母亲去看守所探望的时候,儿子没心没肺地对母亲说他想吃米饭!许多人可能会有一种隐约的心酸——这个嫌犯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不过,我看到的是另一面,这个早该懂事的十七岁孩子世事不懂!
这孩子是真的傻子呢还是在破罐破摔呢?没有羞耻心,十七岁的时候就被社会扒光了衣裳。这怨不得别人,他虽说许多事情不懂,但是却懂得了玩弄女人!
他会打人,他会玩弄女人,不知道他今后会不会去杀人?他其实是个聪明、有个性的孩子,他的父母是这样认为的。但我看到的是他的父母给他灌输了一个最糟糕的意识,那就是我可以做一切事情,因为有父母为我买单!所以尽管我十五岁打人了、我十七岁涉嫌强奸了,我依然不着急,因为他们两老会在身后给我擦屁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最近几天看守所的日子不好过,我想吃妈妈你做的白米饭!
对于一个这样的孩子,还能说什么呢?
另外就是那件大伙都知道的李娜发飙事件,这件事引得全民甚至是国际围观。
李娜是一个网球运动员,这是她的定位。而且她是一个水平相当高的网球运动员,这是一个更加确切的定位。
一般说,被定位了的专业者必定有其弱点。比如说,画家就是画家,很难要求画家变成作家;比如说,政治家就是政治家,不能希望政治家同时成为一个歌唱家。那么,网球运动员也就很难变成一个演说专家。
我是个网球迷,我是因为有了这些中国的优秀女子网球手才关注了网球,才逐渐看懂了网球的。李娜的个性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员的个性,因此她是个比较粗线条的女孩。运动员,上得场去就是与人对抗,尤其网球,一对一的大场地的对抗,乒乓球的力量要求无法与之相比,羽毛球的强度更不能望其项背。由此推理,持网球拍的人,气性也必定大很多吧。
所以李娜输球以后,气不打一处来恐怕是可以被原谅的。只不过,平心静气地说,连我这样的粉丝也不得不叹了一声!主要是那种态度,被镜头拍摄了下来。李娜睁大了眼睛,一派无辜还带了点讥讽嘲弄:我要跟球迷说什么吗?让我……三叩九拜……给他们道歉吗?
糟糕的是那种嘲弄的意味,想要掩饰输球后的尴尬,却把矛头对准提问的媒体连带伤及了无辜的球迷。这是莫名的目标转移,气急败坏地认友为敌。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奈的自卫,因为李娜输球的气还没消的时候,就必须得去出席新闻发布会。于是毫无自律的个性在媒体提问的刺激下爆发,激起一片批评的声音。
这世界是有规矩的,人不能完全自行其是。什么事做过了头,必会有人来管教你,谁都不能例外。只是管教的等级不同,越界公德底线的会挨批,违反了法律的要进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