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游览了五台山后,大巴行驶2个多小时,于中午到达应县。下车后进入应县大街,这是一条步行街,街面整洁、行人较少,街旁二边均为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在大街中央通过一座门楼,进入景区,塔前是一片广阔的广场,有树木有石凳供游客休息。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就展现在游客面前。导游介绍说: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辽代统治者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古代作战的瞭望台。更奇的是塔内没有一颗铁钉拉接的情况下,全靠木构互相拉结,斗角勾心、稳如磐石地耸立在三晋大地上。应县木塔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高67.71米,底层直径30.27米,平面呈八角形,塔内五层六檐,加上四层展共九层,塔身自重5700吨,用木料3500立方米,设计极其巧妙。全塔上下有54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个斗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
塔上有54块珍贵匾联,均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佛门高僧游览木塔时挥毫泼墨留下的绝代珍品,其中“峻极神工”和“天下奇观”是明成祖朱棣和明武宗朱厚照两位皇帝御题。“释迦塔”巨匾记载着木塔建造和第一次维修时间。
塔内各层均有塑像,共计26尊、一层门侧、门额及内壁等处绘有壁画。这些塑像壁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人赞其为“汇艺术之精髓,集佛教之大乘”。
特别珍贵的是1974年,在一层三层塔内的佛像腹中发现一批辽代刻经、写经等160多件,“释迦说法像”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作品。还有两枚弥足珍贵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佛牙舍利。现木塔只能近看,不能登楼。
近年来,笔者在祖国各地旅游时,曾拍摄了古塔30多座,有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位于西安的大雁塔、山东泰安的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杭州六和塔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苏州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公元959年)等等。这些塔均为砖砌和砖木结构。
应县木塔至今已有950多年历史,经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严密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文物保管所,政府又拨大量资金和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加固维修。木塔巍然屹立,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