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说:“我们已经15年未见了。父子之所以会到这步,并非自己不孝。母亲1998年去世不到两个月,父亲即再婚。我可以接受父亲再婚,但至少要等母亲去世一周年后。我和父亲大吵一架之后,父亲回了老家,这一别就是十几年。”另据孙涛介绍,系争房屋一直空置,父亲回沪即可居住,他不明白父亲为何非要分割房产。
当年父亲不顾儿子感情再婚,并回到老家居住,期间父子毫无来往。父子两人本就脾气不好,十几年后见面又是纠结往事的一顿争吵。
孙涛始终对父亲急于再婚一事耿耿于怀,坚持母亲名下房屋由其出资购买供母亲居住,父亲对房屋并不享有任何权利。孙老伯则表示房屋虽由孙涛出资,但登记于亡妻名下,属于夫妻共有财产,自己至少有一半产权,并要求孙涛以40万元的价格购买其应得产权。
孙老伯的特别要求引起姚卫民法官关注,他推测孙老伯定是有隐情。
原来,孙老伯两年前与再婚妻子协议离婚,并约定两年内支付前妻16万元,否则老家房屋即归前妻所有。眼下约定期限临近,孙老伯仍无力凑齐16万元,走投无路之下孙老伯便打起亡妻名下房屋的主意。考虑到儿子对自己的怨气,又碍于面子,孙老伯始终无法向儿子开口借钱,更没有与儿子谈起他现在的处境。
了解到孙老伯的隐虑,姚卫民法官决定作为中间人将孙老伯的困境传达给孙涛,不仅要帮孙老伯解决困难,更要让父子摒弃前嫌。
为促成父子和好,姚卫民利用中午时间赶到孙涛单位。孙涛对父亲再婚仍心存不满,但当知道父亲近日窘境,孙涛不禁抽泣起来,但表示对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孙涛夫妻都是工薪阶层,孩子读大学开销颇大,一下子根本无法拿出30万元给父亲。
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由孙涛年底前先行支付父亲16万元,另14万元系争房屋出卖后给付。近日,孙老伯打电话表示儿子担心其独居不便,已经把他从老家接到上海。(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