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革命夫妻”
天蒙蒙亮,浓雾在江面上飘荡。依拉娟对刘强说:“跟我来,我们去试试看。”她想太阳出来浓雾消失之前,也许桥上还没有人在认真看守。不想还未跨上河上的竹桥,忽听一声吆喝:“不许过去!”依拉娟睁眼一看,吆喝的人臂上戴着红箍,手里抱着杆枪。看来在这里硬闯是过不去的了。她拉起刘强回身就走。来到一处野芭蕉丛后面,依拉娟终于问:“岩龙,你究竟是什么人?”“岩龙”不光是她丈夫的名字,也是傣语里兄弟的意思。自从他背着她一路奔过来以后,她对他的戒心消失了。刘强有些吃惊:“你叫我岩龙?”依拉娟会意地点点头。于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人,有了一种互相支撑的力量。
忽然,桥头热闹起来。一群老缅背着沉重的背篓,从河岸这边的小路走上了竹桥。显然他们是为缅共游击队到这边来运给养的。眼看他们正在络绎不绝地上桥,刘强和依拉娟当机立断走了过去,跟上了那支队伍。两人想不到竟如此顺利地随着队伍过了桥。跟着走了一段路,见前面有条岔道,刘强拉着依拉娟离开了队伍。走了一段见没什么动静,两人便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背后传来了喊声:“站住!站住!”接着枪声也响了起来。几个全副武装的人追了上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往那边跑?”为首的一个用枪抵住了刘强的背脊。“探亲呀,去看她妹妹嘛。”刘强指着依拉娟,信口说道。“在哪个寨子?”持枪的人满腹狐疑。 “等弄寨!”刘强脱口而出。
也许他们不知道等弄寨,也就不再追问。有一人指着依拉娟:“她是你什么人?”刘强一愣,硬着头皮说:“她是我老婆啦!”“你老婆?”几人一齐怪笑起来,“是你妈还差不多!”当了反革命家属的依拉娟,与以前比不知苍老了多少!眼下与刘强走在一起,确实不般配。
不由分说地,两条黑布条蒙上了刘强和依拉娟的眼睛。他们被押到了一支游击队的营地里。刘强和依拉娟被带到一个身着黄军装的长官面前。押他们的人跟他用克钦话嘀咕了一番。“长官”的脸上现出了严厉的神色,操傣语审问起来。刘强把刚才答的又重复了一遍,只是不经意间又带出了一句,说自己是对面寨子的民兵连长。“什么寨?”“芒果寨。”那长官冷不丁又问:“那么说说你们支持缅共哪一派?”“当然支持白旗派了!”刘强斩钉截铁地说,“那红旗可是老修。”“你们民兵平时都干些什么?”“我们的具体工作,是保密的。不过,可以告诉你我们的口号是:‘反修防修,创建政治边防,支援世界革命’——包括你们。”这回答,很有几分居高临下的气势。那审问的人终于收敛了气焰。他们客气地招待刘强和依拉娟吃了一顿饭,然后又把他们带进一个房间。房间虽然简陋,可桌、椅、床一应俱全。不大的木板床上铺着干净的席子,放着崭新的被单,还挂着一顶蚊帐。
过了一会,一个士兵提了两桶水进来,说是请他们洗澡。刘强和依拉娟面面相觑:这显然是要测试他们的关系。“你这婆娘,怎么愣站着不动,快给我倒水呀!”刘强高声吆喝起来。依拉娟会意,“哎”了一声,马上动手把桶里的水倒进木盆里,然后走上去伸手帮刘强解衣。刘强却有些难堪了,身体有些发僵。她轻轻按了他一下:“别害怕,就当小时候阿妈给你洗澡……”
洗完澡,钻进蚊帐,刘强怕宝贝有失,将它从脱下的衣服口袋里取出,塞到了枕头下。这时果然进来一个勤务兵,将他们的衣服拿走了,说是替他们洗一洗,明天早上送还。
第二天早上,那长官把刘强叫去,很客气地说:“你在孟帕那边有熟人,想请你陪我们去一趟。”刘强知道自己百密一疏,陈太太给他的那封信在上衣口袋里,被他们搜到了:“到孟帕去做什么?”长官倒也爽快:“去换点货。我看你有那边的介绍信,你帮忙一起去,生意就好做了。”“可是我——我还得跟我老婆去看她妹妹呢。” “来回也就半个月,让你老婆先去嘛。”
刘强知道再坚持就不好了,回到小屋,将麻风村的位置画了个草图,并且特别标出了那条已经排除了地雷的小道。他把草图塞给依拉娟:“你到那里去找一个叫玉哨的傣族姑娘,就说是刘强叫你去的;如果玉哨不在,那里的麻风病人也会善待你的。半个月以后我就来麻风村找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