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金融市场的内容不少,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金融体系被放在市场体系中来阐释,其实是肯定了其基础性作用。
《决定》中提到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到对内对外开放。而对内开放最大的亮点就是“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银行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令市场十分兴奋,市场人士预计包括民营银行试点、利率市场化等多项金融改革将率先打响“攻坚战”。
36家民营银行注册
随着民营银行即将开闸,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掀起一股民营银行热,一大批民营企业纷纷提出申办民营银行。而且,很多公司已经开展银行名称注册等工作,到目前已经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核准。
汇总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从7月5日至10月30日,共有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核准,包括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等。
据统计,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有14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核准,分别是商联银行、首发银行、中网银行、民商银行、中储银行、西京银行、裕民银行、新农银行、恒业银行、盐业银行、黄河银行、融信银行、大秦商业银行、振兴银行。
这样,下半年以来,已经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核准,足以说明市场的热度。这些民营银行背后上市公司占了很大比例,已申请设立以及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经超过30家。
存款保险等措施配套
在《决定》明确表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后,业内人士预计,这意味着民营银行试点细则的研究和出台或将提速。据悉,入围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的牌照或有望明年初出炉。
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我国融资结构、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民营银行被业界视作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希望所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民营银行要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小微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服务,必须克服暴利思想的毛病,更不要盲目发展大型银行。
当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还需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条例在内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只有存款保险等配套制度出台后,民营银行推进才会进入加速期。
《决定》对于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配套都考虑进去了,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非常特别的是,《决定》里还出现一个十分专业的名词——国债收益率曲线,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债券收益率曲线反映某一时点上不同期限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水平,反映出当时长短期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市场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判断及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的结果。通俗说,国债收益率曲线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认可的利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基准利率。
对于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本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次,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决定》使得金融改革目标更加明确,改革路线图也将逐步清晰,一场“攻坚战”已经打响。
本报记者 连建明
身边事·心里话
“有竞争就值得期待”
施东爷爷晚上打电话过来问施东:是不是利率上升了?该存哪家银行?施东被问得愣住了,原来爷爷听别人说金融要改革,以后各家银行利率不一样,特别是民营银行可能存款利率更高。
施东听后对爷爷解释说:金融的确要改革,但有个过程,利率市场化是个趋势,就是说,以后各家银行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可能都不一样,至于民营银行是不是利率更高一些,还要等民营银行正式推出之后才知道。但是,有了竞争,就值得期待,他期待民营银行降生。施东觉得需要研究一下网上各种类似普惠金融的人人贷等新型金融。他告诉爷爷,以后利率不一样,他会寻找合适的存款银行或者理财产品推荐给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