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位准妈妈发布的微博,她在一个月之内,49次乘车,12次有座,31次有人让座,仅6次一站到底。但实际可能并非总是这么理想。
我的一位同事就直截了当地说:我怀孕的时候怎么没经历这么好的事?而以我个人的感受,特别在高峰时段,地铁的让座情况并不普遍。公交车似乎更糟一些,我常乘的一条线路,上班时分车上老年人比例很高,但年轻人让座情况不多。而老人们似乎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有人让座,他们还会推辞,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无人让座在各地还上演过一些让人汗颜的闹剧。石家庄一老伯因女子拒绝让座一气之下竟然直接坐到了她腿上。郑州一老大爷更加彪悍,训斥一不让座的姑娘时遭反驳,竟对她挥拳殴打。
让座难显然有损大城市的形象,所以一些城市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样是郑州,曾在2008年计划推行“不给孕妇老人让座罚款50元”的惩罚措施,引发强烈争议,胎死腹中。更多城市选择的是比较温和的劝让措施。北京和南京2008年率先将每月22日定为让座日。广州在2011年将12月12日定为每年的“让座日”。让座日初期红红火火,但后来基本没了声音。按网友的说法:出台这样的规定是“很傻很天真”。
尽管反对声大,但法律事实上是保障老弱群体公共权利的必由之路。以香港为例,每节地铁车厢都有靠门位置留给老弱病残孕者,标志牌写明违者罚款500元。以我所见,在香港的地铁里,老弱病残孕专座基本是空着的。我想与其说这反映了香港人的素质,不如说是法律的强大约束力。
在美国,残疾人停车位可以说明同样的问题。大商场外面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一定是离商场最近的最佳位置,而且还是好几个,但除了悬挂残疾证的汽车,其他车辆哪怕在停车场里转十几圈也不敢往那停。要说美国是君子之国我当然不信,但美国人表现得如此规矩,主要原因还是法律的威慑力。如果有人擅自停上去,除了100-500美元的高额罚款,车辆还有可能被拖走。
以道德约束为主来治理的国家虽然理想但并不现实,而以法律为治理基石的国家,法律条文看似无情,但对需要的人来说,可能是最可靠、最温暖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