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越来越受重视
杨永华已经在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了十多年。他感觉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创业。现在“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杨永华看来,这次更加强调制度建设。《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这给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完善鼓励创业政策,提升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功创业,帮助创业者去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国际上通行一项整体创业活动率调查,从16-64周岁的居民中随机抽取样本调查创业活跃度。上海从2005年开始开展这项调查,上海市民的整体创业活动率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4.91%上升到2012年的8.6%,而且在2010年有了质的飞跃。在2010年之前,上海生存型创业多于机会型创业。到了2010年,机会型创业首次超过生存型创业。也就是说,为谋生糊口创业的人少了,追求更好发展的创业者多了。
但和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是10%以上的创业活动率相比,上海创业活动率仍偏低。
相关政策逐年完善
为鼓励创业,2009年上海市政府的一号文件就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009-2011年、2012-2014年,上海连续实施了两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上海首次将“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从2011年到今年,这个项目连续三年都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杨永华说,每年都帮助成功创业超过1万人,平均每位创业者带动就业超过6人,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融资难”“场地缺”“能力弱”是横亘在创业者面前的三大拦路虎。为切实帮助创业者,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针对“融资难”,上海自2000年起实施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目前对于15万以下小额担保贷款可免个人担保和反担保,担保额度最高可至200万元;
针对“场地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开发了50多个创业园区,并出台创业场地房租补贴政策,对创业三年内的初创业者,根据其带动就业情况,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房租补贴;
针对“能力弱”,为创业者定制了创业能力测评-创业培训-创业见习-创业发展期讲座等能力提升服务链。
“利好”消息一大堆
杨永华说:“在三中全会《决定》中还提到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这些改革对于创业者来说,真是重大‘利好’。创业的门槛低了,创业的空间更大了。”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杨永华认为,接下来要抓政策落地。他透露,今后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专业机构帮助创业者,这样做可能比政府直接帮助创业者效果更好。
本报记者 鲁哲
|相|关|链|接|
上海《创业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要点
■ 将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对象范围扩大到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或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在本市创业的劳动者;
■ 将创业经营场地房租补贴政策的对象范围扩大到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在本市创业的劳动者;
■ 将贷款贴息对象范围扩大到商业银行发放的200万元以下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贷款;
■ 将小额贷款的个人免担保贷款额度和青年创业前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5万元;
■ 将小企业法人贷款最高担保额度提高到200万元;
■ 将创业经营场地房租补贴标准从每年2800元/人提高到每年3000元/人。
2012年,本市发放小额贷款担保866笔,金额10667万元;发放房租补贴5588笔,金额7131万元。 (鲁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