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缘由
在气势磅礴的合唱背景中,迈克尔·波尔的一曲《下等人》,把观众的思绪牵入了《西贡小姐》中。随着舞台上映出一张越战照片,他讲起了这部音乐剧的创作由头:30年前,词作者阿兰·鲍勃利看到了这张越南母亲拜托美国飞行员,把孩子带往大洋彼岸父亲身边的照片,顿时联想到歌剧《蝴蝶夫人》的情节,马上创作了《西贡小姐》的剧本。当年的菲律宾女孩丽娅·萨隆加,也因《西贡小姐》改变了命运。这位该剧女主角金的首演者,当年是医科大学预科生,经来到马尼拉挑选演员的剧组说服,第一次坐国际航班飞抵伦敦。那首《这个清晨》,是剧中金和美国大兵克里斯清晨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憧憬未来的真情流露。丽娅·萨隆加回忆道:“我那时只有17岁,根本不懂爱情。那位模范导演把我一把拉下来,自己躺倒床上抱着男演员,身体力行地教我如何演戏。从此,我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剧演员。”
传递信息
昨晚以角色扮演登台演唱的,还有巴黎版《悲惨世界》中芳汀之女珂赛特的扮演者玛丽·扎莫拉和澳大利亚版《西贡小姐》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大卫·哈里斯和阿曼达·哈里森。观众通过他们的表演,渐渐了解了音乐剧的制作轮廓。如《萍水相逢》《千言万语在心头》,分别是《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插曲,但在排练时,发现全剧演出时间太长,因此都被删除。昨晚首次聆听这两首歌曲,虽然观众都觉得深情动听,但迈克尔·波尔说:“因在戏剧性方面出现了重复,编剧和作曲只能忍痛割爱。”而《悲惨世界》插曲《人去楼空》,充分体现了冉阿让的铁汉柔情,当年也是在排练场上,由阿兰·鲍勃利和作曲家米歇尔·勋伯格根据冉阿让首演者威尔金森歌声特点创作的。2002年,威尔金森随《悲惨世界》首次来沪,他的演唱确实有催人泪下的震撼力。这些由演唱者现场讲述的花絮,给中国的音乐剧制作同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音乐剧必须注重戏剧性,音乐要为演员度身定制。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