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德·瑞奇费尔德是一位成功的美国商人。说他成功不仅限于事业,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健康快乐的人。他也不是没有烦恼,但他总是有办法化解。“你是怎么既能事业成功又能保持快乐的呢?”有人这样问他,他的回答是:“学会设计选择题。”
下面是他讲的一个亲身经历:
二战时,他担任亚洲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经理。日本人占领上海后,派了一个军方代表进驻该公司。军代表是一个日军将军,他要求清查公司所有财产。当然,在那个战争年代,瑞奇费尔德只有配合,否则性命难保。他把所有资产列上了清单,但有一笔保险费虽从上海公司走账,却属于香港公司,他怕解释不清,就没有把这笔资金写在清单上。
谁知,怕什么来什么。军代表很快就查到了这件事,非常恼火,拍桌子砸板凳,说这个行为侮辱了大日本皇军。这个消息当天就传到了瑞奇费尔德的耳里。他非常害怕会因此事被抓进宪兵队。宪兵队是一个什么地方,他十分清楚,被送到那儿的人往往生不如死。任何人摊上这种倒霉事情都不会若无其事的,瑞奇费尔德也不例外,脑袋里翻滚的各种恐怖的想象差点将他折磨死。当时,他做了一件事。他坐到打字机前,敲出了两个问题:我担心什么?我该怎么解决?然后,他开始像学生考试一样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他担心第二天被抓进宪兵队。第二个问题,他作了四种回答:第一,主动找军代表解释清楚,但是军代表不懂英文,如果通过翻译,未必说得清楚,再说军代表是一个凶残的人,他可能宁愿把他扔进大牢,也不愿听他解释;第二,立即逃跑,但是自从公司被日军进驻后,所有职员都被日方监视,一旦逃跑很可能被抓,只要被抓,肯定就会被就地枪毙;第三,称病不再去上班,可是,这样军代表或许更会起疑心,派人将他抓起来,甚至不给他解释的机会;第四,若无其事地继续上班,或许军代表会忘了此事,或许他的火气已消,也或许会提这件事情,但他还有解释的机会。
瑞奇费尔德采用了第四种方法。第二天,他正常上班,尽可能显得与往常一样,那个军代表看到了他,瞅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话。几周后,他接到命令去另一个地方任职。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事后,瑞奇费尔德把这次自救行为归功于那天他能坐下来把可以想到的各种不同情况及其后果写下来,然后镇定地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他肯定心烦意乱,寝食不安,担惊受怕,甚至会精神崩溃。在他作出选择之后,烦恼就消除了一半,在将决定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另外一半烦恼也逐渐消失。
瑞奇费尔德说,他每次遭遇烦恼,都会静下心来,把所有能想到的情况及其后果写下来,然后选择一个付诸行动,决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越是烦恼,越是需要我们设计出选项,然后作出选择,快刀斩乱麻,否则会让我们如置身地狱,倍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