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渐行渐远的瓯南乡土文化
陈徐 嘉鸣
  陈徐 嘉鸣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第一中学初三(6)班

  因为《乡土温州》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一本温州乡土文化的调查手记。

  书中介绍的内容有许多是我十分熟悉的,比如用靛蓝印染的中国传统丝织品——“夹缬”。记得小时候我在老家顺溪陈氏大宅中,就曾见到过邻居婆婆的夹缬被单,那是她婚嫁时得到的“大花被”。略显老旧的夹缬上依然流淌着深青的复杂花纹,手感非常细腻,不禁让人回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温州夹缬的风光无限。除了夹缬,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了其他乡土文化:仍在沿袭木活字、铅活字印刷技术的平阳坑谱师,温州地区流淌千年不衰的门神文化,还有乱弹应界坑里的传统木偶戏班子……

  《乡土温州》又是一部影像集,书中辑录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摄影作品。

  在《乡土温州》收录的照片里,最让我感到亲切的要数顺溪古屋中陈少文先生的画像。陈少文先生是陈氏宗族的名人,他创办的顺溪陶瓷厂、浙江省第一所女学益智高等女校至今保存。每当我沿着鹅卵石路走进陈先生居住过的四房大院,忍不住感叹时光变迁。书中照片里还有蒲城五更会上彩妆孩子兴奋的笑颜,南雁观音洞中菩萨恬静的神情,泰顺廊桥下守桥老人空灵的眼睛,这些美丽的瞬间都让我感到一阵阵温馨。

  读《乡土温州》,我发现,其实有很多的人文风俗习惯仍保留在我们身边,这片经济热土的动脉中还汩汩流淌着鲜活的血液,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被它深深吸引着,令我格外自豪。

  然而,阅读的过程我也不免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因为书中记载一些伟大的汉民族文化,还有书外我了解的许多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正日渐遭到遗忘和摒弃。

  楠溪江流域一个个古村落作为曾经货物自由贸易的集市,如今的原住民大多数已经移居他地,蜷缩在角落里的几个自然村仅剩下破败荒凉的木屋和风烛残年的老人。楠溪江流域祖祖辈辈生活着的“楠溪人”,一衣带水而口音相异的“楠溪话”,历史上往来繁荣的古盐道,更是渐隐渐无。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文化损失啊!

  不但楠溪江流域如此,曾孕育伟大“纸山文化”,也是中国古法造纸的最后故乡泽雅,曾经燃烧着熊熊炉火的鹤溪缸窑,如今除了路边横七竖八地躺倒的古缸,沥沥雨水从破裂的断面里滴答在地上,那窑内年久陈旧,再没有制缸的能工巧匠了;甚至老一辈人一直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到现在似乎也再没有几个能在脑海中浮现起来了。

  乡土依稀的过去正在历史的车辙边龟裂、风化。一年,又一年,我望着书中照片逐渐褪色,我发现人们正日渐淡忘代代传承的文化;我不知重读了多少遍《乡土温州》,每一遍都好像在文字和照片中入睡,做着同样纯真的梦,我甚至希望自己能永远沉睡下去,能永远在梦里注视着那双明亮的眸子,能永远不再为那方人去楼空的乡土文化而默默哀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耕种自己的土地
牡丹图(国画)
忆故乡
写生
渐行渐远的瓯南乡土文化
母语恋
两只家燕
茉莉花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B15渐行渐远的瓯南乡土文化 2014-01-05 2 2014年0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