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世博会项目给创图科技带来巨大声誉,2010年至今销售额增长100倍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李欣并没有满足,这个几次跌倒又几次站起来的创业者,相信自己对上海的选择,更相信上海的未来:“踩准上海发展的脉搏,就能成功!”
鬼马大学生来沪打工
李欣,湖南出生,就读于大连高校,最终却来到上海创业。1999年,电脑还是个稀罕物。李欣绞尽脑汁,说服老师增加了一个专门给键盘抹灰的新岗位,就这样,与计算机开始有了亲密接触。后来,他作为唯一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被推荐加入新成立的多媒体中心。
大学三年级,他带着贴海报招来的小伙伴,做出了一套中国大学生首次在国际莫比斯多媒体技术大赛上捧回大奖的多媒体软件,并因此声名鹊起。在他读研究生并与导师合作创业期间,上海一家台资IT企业以15天3000美元的代价,请他每隔半个月来上海当一次外援。
毕业后毅然来沪创业
2004年毕业后,李欣不顾家人劝阻,揣着读书期间赚到的97万元,带着女友和两个师兄弟一起来到上海。
创业并不容易,带来的“巨款”不到半年就花完了。这时,李欣的头脑活络再次派上了用场。他以少收钱为代价,从客户那里借来办公室的一角,在客户的电脑上设计软件,喝客户的桶装水,还说服客户同意在有人来访时,允许他们暂时摆放自己公司的铭牌。就这样,虽然这笔项目少赚了几十万,却让公司借鸡生蛋,从其他客户手中赚到几十万元,半年告别寄居生活。
革新和坚守带来成功
后来几年,创图赚过几千万,也亏过几千万,这是跟风搞电子商务的结果。2008年,创图靠东拼西凑借来的300万元重新起步,这一次,李欣选择的发力点就是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1:120数据压缩技术,实现流畅体验。这项技术在网上世博会竞标大会上一炮打响。
曾经四处举债的创图,如今已成为吸引投资人主动上门的香饽饽,这靠的是创图人的坚守与信义。李欣说,创图经历过几次危机,2008年最严重的时候,他和妻子每晚在家里盘算找谁借钱,但即使再窘迫,他也没想过破产止损,反而还以高价回购投资人的股权,让对方不亏反赚,此举为创图赢得了很高声誉。
与上海共谋转型发展
李欣时常觉得,上海是一个讲究契约、欣赏奋斗的城市,自己则是一个与上海精神投契的弄潮儿,所以,才能熬过一次次磨难,而企业的未来,也正蕴含在这座城市的未来中。步入创图产品展厅,感觉这里更像一家文化传播企业:展厅正中是3D全息投影的虚拟文物,这是为上博等博物馆做的虚拟展示项目;前方是3D网游《创图三国》,现已出口日韩;右侧是为江苏做的智慧城市数字模型,基于大数据平台……
这一系列数字文化产品,就是创图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的“城市公共文化云”平台。李欣希望,伴随着上海的转型发展,企业也将实现由技术公司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引领大众文化生活新方式。”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