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接连演奏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与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两部风格迥异且需要演奏者付出巨大体力和情感的作品,对任何一位钢琴家都是极大的挑战,很高兴年轻的王羽佳做到了。2013年2月,她来到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与杜达梅尔执棒的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这两部高难度的作品,以出色的表现引来一片盛赞,人们惊讶于这个看似娇小的东方女孩体内竟蕴藏着如此之大的能量。现在这次演出的实况已成为她在DG公司的第五张专辑。
拉赫玛尼诺夫在1909年为自己的美国之行写下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丰富的主题乐思与独奏声部繁复的技巧,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的非凡才华,成为他音乐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在杜达梅尔看来,演奏这部著名的协奏曲“重要的是找到一位能真正和乐团默契合作的演奏家”。想必王羽佳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搭档。他们一起为这部有着火热的激情和奔腾不息的生命力的作品,带去一次富有想象力和深度的演绎。王羽佳所具备的精湛技巧足以让她自如驾驭这里多样、复杂的钢琴技巧,不过更多时候她让那令人艳羡的技巧退居其次,比之更具感染力的,是她忘我的、近乎沸腾的情绪。王羽佳认为这里的音乐“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故事,很长,且充满各种情感元素”,而她与乐队也正是通过倾听彼此,使作品中那条叙事主线贯穿始终。
如果说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是继承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那么同一张唱片中的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则更多地朝现代音乐迈进,表现突破传统的一面,也因此在当年首演时遭来公众不小的非议。虽有着宏伟的形象和丰富的技巧,但这部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像普罗科菲耶夫的《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那样被广泛演奏,或许正因它无论从技术还是表现力的层面而言都令演奏者望而生畏所致。不过这部侧重于独奏声部的协奏曲中丰富的色彩和多元的情绪,却让王羽佳对它情有独钟。面对这部情感波动剧烈的作品,她竭力表现出音乐中的多重特质:平静的回忆、奇幻的舞蹈、狂暴的浪潮、阴暗的幻想、纯朴的咏唱,种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自如的从她指尖流淌,与此同时乐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并给予独奏家灵活准确的回应,两者间的默契终究造就出这次不同凡响的现场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