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曲家莱斯庇基是位配器大师,写过著名的罗马三部曲: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在欧洲,喷泉随处可见,节日名目繁多,不稀奇。唯有松树,倒是意大利的“特产”。
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往南,还没进入罗马,在公路两旁就发现那与众不同的松树:树干修长挺拔,甚至显得有些纤细妩媚;树枝并不是“犬牙交错”般的茂盛,而是如蘑菇状般的惹人喜爱,远远观去,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非常的养眼。后来在意大利各处见到如此形状的松树多了,就不明白为什么莱斯庇基说是“罗马的松树”——也许罗马实在太有名了,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几可成为意大利的代名词。回沪后查资料,这松树又名“地中海松”。意大利身处地中海。原来如此。
我们的旅游大巴经米兰南下:维罗纳、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圣吉米亚诺、锡耶纳、罗马、庞贝、那不勒斯……越往南,天空越发辽阔、蔚蓝,空气越发滋润、清爽,阳光越发明亮、灿烂,为我们开车的大巴司机米凯勒也显得越发兴奋,不断播放拿波里民歌,还摇头晃脑眉飞色舞地跟着哼唱——原来,这位五十出头的他就是那不勒斯人。那不勒斯和拿波里是一个意思,拿波里民歌世界闻名,它直接影响了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米凯勒的乐感很好,我们播放一段中国歌曲,他马上就能跟着哼唱,拿波里民歌更仿佛是流淌在他的血液里,韵味纯正。我们说,如果你不做司机,可以当个拿波里民歌手。米凯勒笑着摇摇头:在那不勒斯,会唱拿波里民歌的人多的是。果然,当我们那晚在那不勒斯逛街时,就看到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在街头引吭高歌中气十足,音色漂亮。后来,我们的领队出于安全考虑,请米凯勒在开车时不要再播放拿波里民歌,怕他过度陶醉,一车子人性命交关。
早就听说,意大利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加开朗豪放、更加性情中人,这次算是亲身感受到了。除了米凯勒,我们到庞贝后,接待我们的地陪是位意大利女郎,她在上海留学过一年,取了个中国名字:玫瑰。玫瑰对上海的风土人情颇为了解,在解说庞贝废墟时,经常会夹入上海元素:这里是南京了,那里是淮海路,还有你们上海以前的四马路……赢得大伙笑声阵阵。玫瑰住那不勒斯的苏莲托,当大巴路过风景宜人的苏莲托时,她站起自豪地说,看,这就是我的家乡!并指着一幢漂亮的橘红色小楼说,有位意大利作曲家当年就是在小楼的阳台上写作了名闻遐迩的《重归苏莲托》。我们有感于她充满激情的解说,我妹妹指着她胸前佩戴的造型别致的紫蓝色挂件说:真漂亮!玫瑰立马取下挂件,抛给我妹妹:你喜欢,给你!我妹妹“受宠若惊”:不,我是欣赏你戴着好看。但玫瑰执意道:一定给你!
呵,苏莲托的意大利女郎!
黄昏时分,在那不勒斯湾,远眺夕阳映照下的静谧安详的维苏威火山,近望桑塔露琪娅港帆船点点、水天一色的美景,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情不自禁哼唱起《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娅》《我的太阳》这些熟悉的拿波里民歌,更觉亲切自然、激情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