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词丽句必为邻
张林岚
  张林岚

  负责新民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青年杂文家李天扬老弟,与我先后同事一报,虽然很少往来,但我是他“河畔居随笔”的读者,读了他的文章,如承謦欬,精神上总觉得人在左右。他是上海新闻评论队伍中的新锐人物之一,平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不少信息资源,加上他观察深远,出手敏捷,敢于仗义执言,真正后生可畏。他的新闻评论有杂文味,清词丽句,绵里藏针,与一般的“时评八股”大异其趣,可以说多少继承和发展了以林放、亦即赵超构先生所代表的新民报文化传统,这是我喜欢读他“河畔居随笔”的原因。

  天扬是科班正途出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他对我说,毕业时很想进新民报工作,希望追随林放等一批老报人之后,“同在一个屋檐下”作息,日夕得到他们的“亲炙”,是他朝思暮想的一个“愿景”。但身不由己,事与愿违,等他终于走进新民晚报的年代,许多老报人已经不在。新民报是一家老报纸,改革开放后复刊,是新老两代人的班子。同行中戏说是“爷爷带孙子”。到今天,连“孙子”也纷纷退休了。

  天扬撰写新闻评论有年,在报社里是要天天动手的,“河畔居随笔”是市政协机关报《联合时报》“论语版”的一个个人署名专栏,每周一篇,写了四年多,一百七十多篇。他说他写随笔是学习“新民体”。短,题材大小不拘;广,笔调力求轻快、生动、有趣、平实;寓诤谏于讽刺幽默如漫画,举重若轻如胜友闲谈。

  要写好杂文味的新闻评论谈何容易,“新民体”云云,我也只是初窥门径,未入堂奥。

  新民报的老报人并没有标榜“新民体”,林放先生的个人专栏曾叫《今日论语》(抗日战争时期)、《随笔》(五十年代中期)、《未晚谈》(晚年),他只说是“小言论”,每篇五六百字,很少夸夸其谈“下笔千言”的。短的只有一二百字一则,三四则为一篇。林放提倡过“短些再短些,广些更广些,软些再软些”,(后来得到毛泽东补正,改为“软中有硬”。)“新民体”的杂文味新闻评论,大体上与此同出一辙。

  “新民体”其来有自,源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新民报日晚刊,当时国统区实行新闻检查制,钳制言论自由,文网严密,动辄得咎。新民报人无奈,只得别出蹊径,以嬉笑怒骂的态度暴露国民党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弄得蒋介石们丑态百出,哭笑不得。因为新民报上讽刺文学、讽刺漫画很多,新闻界以古典小说《儒林外史》比拟新民报;大公报为《三国演义》,中共的新华日报为《水浒》,而喻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为《施公案》,国民党军报扫荡报为《荡寇志》。比喻难免蹩脚,但是讲笑话往往得其神髓。

  “新民体”的文风不是一成不变的。解放前后有过多次变化。“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的观念是受到过批评的,杂文可以写,但作者的态度和杂文的写法对自己人与对敌人应有根本的不同。在这一点上,写杂文、写评论的朋友,包括林放在内,都有过很大的教训,也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庾信文章老更成”,林放晚年的《未晚谈》,得乎其中,无疑是“新民体”杂文的一个范本。只要我们细心体会,一定可以得益匪浅。

  我也写过一些三五百字的“小言论”,不敢说是杂文,也应归入随笔一类,比起河畔居的随笔,逊色多了。如今退休回家吃干饭了,自愧老朽,识见日趋浅陋。天扬要我写序,是找错了人。常在河畔走走,又不时看野眼,脱不了身,只好扯几句淡话塞责。(本文为《河畔居随笔》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4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6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8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认识三民书局
清词丽句必为邻
三寿图
“命矣夫”
篮球筐本有底
结缘“梅龙镇”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清词丽句必为邻 2014-03-01 2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