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海边,我坐在岸上的一家露天酒吧看海。
酒吧的桌与椅,都由离海已久的渔船的木板做成。用作长桌的船板,有近半尺厚,沉拙呆实,裂缝曲折逶迤,铁钉深深地扎进裂缝两侧。这些曾经是大树的年轮里,镌刻下了与大海搏斗的印迹。坐在这样的桌前,看到不远处有满身伤痕、帆桅折半的渔船作为大门的装饰,你真会对着酒吧的店名“海的故事”走神:海的故事,其实是人与海之间的故事,是人在海的波涛中搏斗的故事。
已近黄昏,大海呈现出浅浅的灰色,排浪阵阵涌向沙滩,泛着白色的泡沫。游人已渐稀少。这时,看到一对母子向海边走去。十一二岁的儿子,手里拿着比他人高一截的小树,枝繁叶茂,母亲手里拿着相机。空空的沙滩上,这一对走向海边的母子,特别引人注目。
离海不远处,孩子蹲下身子,一手握住树,一手在沙滩上挖起了坑。没多时,一个排浪涌来,坑就被填平了。浪退后,孩子继续挖,挖的速度加快了,可是,一个浪头,又把坑填平了。母亲微笑着,看孩子玩,相机一直对着孩子。
这时,孩子往岸边退了几步,把小树放倒在身边,用双手挖起了坑。见坑足够深了,他把树种了下去。“妈妈,快看!”刚喊出声,一个大浪涌了上来,小树倒了下去。浪退后,坑只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孩子,没事,再把坑挖深点,树就能站住了!”母亲见儿子盯着坑看,有点蔫,大声鼓动起来,但仍然没有上前帮他,还是拿着相机左看右瞧,变换着位置。
小男孩的膝盖蹲在了沙滩上,双手更加用劲,挖的速度更加快了。幸好,没有大的排浪滚来。他见小坑有了半胳膊深,快速将小树插了进去,用脚把沙子推向坑,再使劲在坑口狠踩几下。“妈妈,你看,种牢了!”他一手握住小树,另一只手向母亲高高举起,像个胜利者。
母亲的脸上满是笑容,举着相机,从不同的方向,摁了无数次。“好儿子,真帅!”
这注定是一棵无法种牢,更无法存活的小树,孩子是在面对海浪的植树中得到快乐,而母亲却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坚韧、不屈,在海浪前体验胜利。我想,她把儿子在海浪前胜利的姿态定格在相机里,是为了将儿子在海浪前植树的勇敢和不言退却成为一幅励志的画面,今后,能鼓励儿子去坚强地面对生活。
在母亲眼中,儿子的胜利姿态是一幅画。在我的眼中,这对母子的互动,更是一幅充满爱和智慧的母子教化图,它在大海波涛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让我铭记。
风大了起来,天色开始暗了,母亲牵着儿子去攀登上岸的梯子。
“明天我们再来,看看树站牢没有。”儿子说。
“不管站不站牢,今天种好站住了,就是胜利!”母亲回应。
他们高兴得只顾在梯子上攀爬,背后那棵孤独的小树,已经躺在沙滩上了。自然,那些用作渔船船体的百年大树,是只能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历经风浪侵蚀,坚硬的质地犹存。母亲却跟在儿子身后,一脸快乐。
酒吧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有中外男女青年,也有新潮长者。他们是被海的波涛吸引,也是被海的故事吸引,来到这破旧的船帆门内,去观赏人与海相处留下的痕迹。然后,呆呆地面向浩瀚的大海。我看到了一些人的怅惘。其实,生活总会有无数的谜团,也会有无数的答案。
看海,身可闲散,思可飞扬,那一片蔚蓝色的海岸,便有了无穷的魅力。